▲点击图片报名,抓住风口(iOS用户请用电脑端打开小程序)
本期要点:中国车企,要扛起大旗!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4月23日,第十九届上海车展开幕了。标配24K黄金车标、车长5.4米的仰望U8L,得到了中东土豪们的钟爱;蔚来旗下的乐道L90,则别出心裁地提供了超大前备舱,吸引了不少的眼球。此外,华为系车企、极氪、红旗等国产品牌,以及宝马、奥迪、大众等合资车企,都带来了自己的旗舰新作。
上周五,借着到上海出差的机会,我到上海车展上转了一圈,顺便做了个直播。但我不是去看新的车型,而是将上海车展作为一个观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链情况的重要窗口。今天就来为你深入讲讲我的一些体会。
先说结论,我认为汽车产业已步入新阶段,整车厂权力显著增强。权力越大、责任也应当更重。可是,整车厂在展现产业协同和领导力方面存在不足,可能会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埋下隐患。
首先,最近,智能化进入了攻坚期,给中国汽车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观点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从电动化到智能化的上下半场转换期,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我曾反复说过,汽车产业将经历“电动化”、“智能化”和“出行服务化”的三波变革。目前第二波变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展之中,第三波变革已初现端倪,而第三波变革才能确定最终的赢家。
这三阶段中,智能化是汽车产业的重要枢纽阶段,只有当智能化发展到足够成熟,电动汽车才会迅速淘汰燃油车,而汽车产业也将自然而然地步入出行服务阶段。
然而,前不久因司机过于信赖智驾系统而酿成悲剧的事件,表明车辆的智能化还不够完善。所以在本次车展上,车企对智驾功能的宣传都趋于保守。
近期,工信部更是紧急召开智能网联汽车推进会,促使车企认真思考解决方案。
但可能解决问题的钥匙并不在门锁之上。我觉得,要突破汽车产业当前智能化的瓶颈,不能只聚焦于技术层面,产业协同不足的问题同样需要重视。
在这次上海车展上,我们观察到,当前整车厂正在变得越发强势。它们具备了更强的议价和整合能力,但同时也负有比以往更大的安全责任。
在传统汽车产业中,车厂对tier one(一级供应商)和tier two(二级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体系具有较大的依赖性。
而电动汽车产业是中国原生出来的第一个产业。这一发展过程的好处在于,产业链各环节都有机会成长为长板。中国车企通过与本土供应链深度绑定,已基本摆脱对外资供应商的依赖。
但目前,中国尚未形成像传统汽车时代那样的本土tier one供应商体系。比如在车展的重要位置,基本上都是整车厂,此外只有宁德时代、华为等屈指可数的核心供应商企业。虽然老牌tier one供应商德国博世也还在一楼设有展厅,但中国的供应商大多在展区的二楼。这种布局也侧面反映出了这些企业在产业中的“江湖地位”。
而这种产业格局的弊端也在逐渐显现。
在电动汽车时代,车辆的安全性不再只取决于动力系统,还和智驾系统息息相关。但如果两个系统来自于不同供应商,就有可能出现不匹配的情况。也许动力系统性能强劲,智能驾驶系统本身也不弱,却由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研发不足,导致智驾系统不能对动力进行良好的控制,最终事故还是会发生。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传统上这种系统匹配工作主要由tier one供应商来完成,而现在是由各个整车厂自行负责,如果整车厂不能很好的协调智能驾驶系统和动力系统供应商的合作,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纰漏。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这种产业协同不足的背后,表明整车厂在产业愿景和产业生态的构建和引领不足。
从全球范围看,特斯拉早在2019年就在讲述Robotaxi(无人出租车)的故事,并将特斯拉定为机器人公司,2023年还提出了“宏图计划(Master Plan)”。虽然近期马斯克出了一些昏招,但特斯拉的产业愿景无疑仍然有不小号召力。
相比之下,中国车企在车展和新车发布会上,更多强调的是“性能领先同级”等说法,却很少谈及要怎样构建未来的汽车产业。比如,几乎没有一家车厂在展台上展示了自己对汽车产业、乃至交通出行产业未来的构想,都只注重推介参展的车辆,结果好好的行业展会变得更像展销会。
这可能与中国企业相对内敛的文化有关,担心“枪打出头鸟”。但要知道,之前产业的发展还可以靠大家自发的努力,现在产业已经进入新阶段,决定胜负的不仅是产品和技术本身,更取决于企业领导力、产业生态的协同,以及对未来产业的前瞻预测。
此时,我认为,获利越大的公司,就越应该勇于承担起领导责任。
一方面,龙头公司要有远见,能够预见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令人信服的发展蓝图,哪怕制定更高标准的安全测试流程与标准也是可以的嘛。
另一方面,龙头公司要展现领导力,明确告诉大家未来的趋势,并指引大家的行动,当然产业的公平以及成长性也很重要,这样产业链各方才愿意跟随领导者,为长远发展暂时牺牲短期利益。而发个邮件通知供应商每年必须降价10%的行为就太过强势了,失掉了领导者的气度。
现在,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关键转型期。中国车企要从“市场巨人”变为“产业领袖”,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和叙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整合产业生态,才能逐步解决安全、技术布局、行业内卷等问题,最终实现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到“强”的跨越。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再做个广告,最近AI工具发展得很快,已经可以让你实现零代码开发了。上周日,我们的前哨AI小课也讲授了如何用响指和扣子空间等热门工具,来制作小游戏和应用,相信一定会对你有很大帮助!快快扫码报名吧!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长按图片扫码报名,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科技特训营】看懂科技产业,离不开长期观察。线上书院模式,与王老师深度链接!为未来五年做好准备,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399,掌握王煜全AI产业预测精华(iOS用户请在电脑端打开)
此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一份清单
“中国汽车车型销量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