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参都是东北地区的知名特产。但现在,东北人参却跨过千山万水,跑到“雄鸡”的尾羽,在阿勒泰“安家”了!
4月23日,走进阿勒泰市吉林援疆现代农业博览园,来自长白山麓的一株株人参在智能温室大棚里长势良好,绿油油的叶梢上已开出一朵朵人参花。“这人参是四年生,明年就可以上市。”吉林省援疆干部、阿勒泰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雷说,“这些来自4000公里外的吉林长白山‘贵客’,如今在‘人类滑雪起源地’扎了根、安了家。”
“吉参入疆”是吉林农业援疆给阿勒泰带来的新变化之一。近年来,在吉林援疆力量的全力推动下,阿勒泰地区农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一系列农业援疆项目落地生根,为当地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区三园”搭建产业骨架
4月23日,在哈巴河县吉林援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种植户汪新杰正在查看试验田里中草药长势。自示范园引进中草药品种后,他就开始跟着援疆专家种植中草药。“我从事中草药种植已有15年,先后种过百合、贝母、芍药等,种植面积50亩以上。以前种植技术不太成熟,规模比较小。后来,按照援疆专家指导的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中草药种植获得了丰收!”汪新杰说,“不仅仅是中草药种植技术,吉林专家还免费给老百姓发蔬菜种苗,帮助大家选用良种、采用良法进行农作物生产,产生了显著效益。”
近年来,在4980万元吉林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吉林援疆团队谋划实施“一区三园”项目,打造了吉木乃吉林援疆国际农业对外开放综合服务区、阿勒泰市吉林援疆现代农业博览园、哈巴河县吉林援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布尔津县吉林援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科技园,成为阿勒泰地区农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目前,布尔津县喀纳斯生态畜牧科技园通过500万元援疆资金投入,新建母羊圈舍、观光圈舍、隔离羊圈和双联圈舍,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四季供肉。”赵雷说。吉木乃县对外开放国际农业综合服务交流园新建的4000平方米综合大楼预计今年6月完工,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该园区进口的380吨帝王蟹,让边民们尝到了开放经济的甜头。
阿勒泰市吉林援疆现代农业博览园的“蔬菜革命”更令人惊喜。该园通过打造“特色农作物、花卉绿植生产、蔬菜采摘、果树观光、育苗生产及新疆特色区”六大功能区,对35座温室大棚进行升级改造,蔬菜种植完全采用吉林省立体栽培技术,让冬季蔬菜自给率突破50%,大幅提升了阿勒泰本地冬季新鲜蔬菜供应水平。
2023年,阿勒泰市吉林援疆现代农业博览园被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第一批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年来园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带动周边乡镇100多名农牧民劳动就业。“在这里工作,不仅每月有4500元的收入,还能学到很多种植技术。”阿勒泰市拉斯特乡牧民库拉西·哈力汗自建园以来就在园内担任种植管护员,如今对各种蔬菜种植技术了如指掌。
科技赋能农业转型升级
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阿勒泰地区专场活动上,从吉林引进、在阿勒泰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吉单509”创造了单穗900粒、重量1.2公斤的纪录,荣获“特色农畜产品之最”一等奖。
“以前,油葵、打瓜和小麦是我们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吉林专家来了以后,推荐试种了新品种经济作物,不但产量高,而且市场价格也很好。”哈巴河县种植户刘喜环说。
近年来,吉林援疆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高效农经作物种植面积,加快优势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种。2024年,引育吉林人参种植2000平方米4.2万株,这在新疆地区尚属首例;从吉林引入农作物品种244个、蔬菜瓜果品种102个、中药材品种13个;从国内外引进苜蓿品种9个,尝试“中草药制种田+饲用燕麦”高效复种模式,试验取得阶段性成功。
“援疆就是援才。为助力本地建设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我们积极组织农技人员、高素质农牧民参加技术培训,协调45名吉林专家先后8次在地区各单位就食用菌栽培、药用植物栽培及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进行授课,培训农业骨干340人。”赵雷说。
“吉阿佳品”打造产销双循环
2024年,在吉林长春“吉阿佳品”惠民集市活动上,阿勒泰蜂蜜半小时售罄的场景让经销商马志刚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过去愁销路,现在愁备货!”
为大力推广销售吉林、阿勒泰两地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吉林援疆以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为基础,联合长春市绿园区人民政府、丰农惠民驿站,依托邮政流通网络体系,打造“吉阿佳品”全国销售网络平台,大力推广销售吉林和阿勒泰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发展壮大优质农副产品流通体系。
“我们把阿勒泰的产品引入吉林,把吉林的商品引入阿勒泰,实现了商品互通和交流,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扩大了两地商品的流通。”赵雷说,“这场跨越千里的产业协作,让阿勒泰驼奶、沙棘等80多种特产通过‘吉阿佳品’平台卖向全国,半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吉林援疆构建起“产业+技术+市场”全产业链帮扶体系。当“吉字号”农业技术遇上“阿字号”特色资源,产生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胡俊秀
图由吉林援疆前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