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王健林一句“没有哪个国家的房地产能兴旺50年”,引起网络热议,在楼市火热的时候没人把这句话当真。
但8年后的今天,预言已成现实,房价下跌、房企暴雷、房子难卖,这些现象让手握两套房的家庭陷入焦虑。
过去,房子是财富密码,如今却可能成了“烫手山芋”。为什么?因为楼市的底层逻辑变了。
十年前,买房等于躺赚,但现在,房子正从资产变成负担。
三四线城市领跌,鹤岗、乳山的房价跌回白菜价,普遍出现量价齐跌,一套房一年缩水十几万已是常态。
空置率高企,北上广深空置率超20%,三四线高达30%。这意味着,每10套房就有3套空置,供需严重失衡。
房子越老越不值钱,20年前的老破小,没有物业、没有电梯,年轻人根本看不上,未来这类房产可能有价无市。
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住房拥有率已达96%,户均1.5套,41.5%的家庭手握两套以上房产。
当人人都有房时,房子还能卖给谁?
二、持房成本飙升
过去买房稳赚不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持有成本几乎为零,但未来,房子可能变成吞金兽。
房产税逼近,上海已试点房产税,二套房按评估价70%征税,每年多交数万元。
原住建部官员仇保兴直言:房产税、空置税迟早全国推行,多套房家庭首当其冲。
房贷压力山大,早期高杠杆炒房的人,如今月供可能比房租还高。
维护费用上涨,物业费、维修基金、取暖费……一套房每年至少支出上万元。
连曹德旺都劝妹妹卖掉多余房产,因为未来房子卖不掉、租不出,还要倒贴钱。
三、房子难卖
有价无市是当下楼市的真实写照。
天津、郑州等城市,二手房挂牌量超10万套,平均成交周期长达12个月。房主只能降价跑路。
银行嫌弃老破小,房龄超过20年,贷款难批。地段偏远的房子,银行甚至拒绝抵押。
年轻人不接盘,95后、00后更看重品质和配套。没有学区、地铁、商业的老房子,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
一线城市核心地段还能保值,但三四线的房子,可能连割肉都找不到买家。
未来的分化会更明显,两类家庭尤其危险:
一是三四线的“囤房族” ,人口外流、产业薄弱的三四线城市,房子只会加速贬值。比如东北、中西部小城,一套房挂半年无人问津是常态。
二是高杠杆投资客,靠贷款买多套房的人,一旦收入下降或房价下跌,可能面临断供。
所以要学会优化资产,卖掉非核心资产,只保留一线或强二线优质房产。
或者止损变现,曹德旺、王健林等大佬早已提醒:多余的房子,越早处理损失越小。
王健林的预言,本质是提醒我们: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
楼市的下半场,比的不是谁房子多,而是谁更懂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