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在一场企业家论坛上指出:“砖头水泥本质上不值那个钱,房子的价值被严重高估了”。在曹德旺看来,开发商的建筑成本只有2-3000多元/平米,而房价却要卖到上万甚至数万,这是不合理的。同时,高房价所产生的赚钱效应,也会导致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到房地产业,使得实体行业因缺乏大量资本流入,而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对于曹德旺抛出的“砖头水泥不值钱”的观点,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进行了反驳。在他看来,简单用“砖头水泥”不值钱,来否定房地产的价值是极其片面的。当今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一方面,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对GDP的贡献率虽然从高峰时期近30%,下降至现在的22%的水平。不过,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房地产上下游涉及56个行业。比如,建材、家具、装修等。能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5000万。如果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那就会有更多的从业人员会收入减少或失业。



此外,马光远还指出,曹德旺的论调可能误导普通民众:“告诉老百姓房子不值钱,却不告诉他们住房需求是刚性的,即使你不买房,但也要租房,租房同样是有生活成本”。在当前房价处于合理的背景下,这种言论让刚需犹豫不决,最终则会错失适合的购房时机。

实际上,曹德旺是站在企业生产成本的角度来看问题。因为,企业生产出来商品的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就是在市场上销售的价格。如果远离这个正常售价,就是不合理的。而站在马光远的角度上看,高房价不重要,房地产业必须保持繁荣,这关系到GDP增长、土地财政收入,以及房地产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从业人员的就业。



其实,曹德旺说的没有错,正常的房价就像商品售价一样,不应远离其真实的价值,否则就会存在泡沫。而一旦泡沫破裂,就会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以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例,房价和收入之比高达40,就是当地老百姓不吃不喝40年才能买上一套房,显然,各大城市的房价都存在着泡沫,只是泡沫程度不一样。

而马光远则认为房地产业对中国GDP稳定增长,以及就业的贡献大,不应该片面认为砖头水泥不值钱。不过,这也间接地说明了,国内经济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度有些过大。当务之急,还是应该采取措施,先让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保持稳定,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就是把之前过度依赖于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逐步向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转型。



同时,在我们看来,中国经济既不能让房地产过度金融化,使其脱离使用价值,也不能完全否定房地产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如果继续让房地产过度金融化,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就会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届时,马光远所期盼的房地产长期拉动GDP增长,以及促进相关行业就业的想法是很难实现的。

当务之急,就是让国内房价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避免房价短期内出现大幅波动,并且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让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国内经济应逐步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届时,房地产业在泡沫化后,多数人都买得起房,房产成交量会快速放大。而房地产市场以及相关产业可以继续繁荣下去,并不一定要像马光远所说的那样,非要在当前高房价的背景之下,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