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房段子』,您相见恨晚的房产军师,目前已为10000+成都购房者提供了一整套房产买卖的解决方案。

我向来以实战主义,稳中求进,并完全站在购房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的角度,辅以我在成都楼市超过13年摸爬滚打的经验,给出最合理的买卖、置换、选筹和落地实操方案。

房段子购房咨询团队(幕后分析及数据+资格、社保、公积金、贷款合作团队+新房、二手房买卖团队),针对你的个人问题,一些简单的可以直接免费回答。

复杂或者定制一些的问题,我们目前提供——

①单次咨询(¥200元,单次问题后续发散追问,限时1-2天);


跨越阶层,简称跃阶,更多的是时代风口,而非个人努力。

像最近几年倒腾买房卖房的,有几个是赚大钱的?能保持不亏就很不错了,而绝大多数,都要面临亏损的问题,这是无差别攻击的状态。

这也是近年多次强调的,从投资(投机)属性,转变为消费(改善自住)属性。

很多人不敢算账,不然亏得一塌糊涂。以400万买一套140平的新房为例,单价已经来到了2.85万。

400万只是显性的成本,隐形的成本呢?

按照持有3年(算极限最短的了)来看,利息成本已经有32.7万。(首付3成,贷款7成,首付原本拿来存定存,按照利率2.3%计算,利息是8.28万;然后贷款的利息按照30年等额本息,3%的利率计算,则是24.42万。

交房后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费用,维修基金,物业费就算1.5万;契税就算3.8万;软装就算16万(封窗、柜子等,丰俭由人);二次交易中介费1%算4万。

隐性成本已经高达58万,总价来到458万,此时单价已经涨到3.27万,涨了约15%。

短短三年,的确没有信心以458万的价格出手,毕竟还要面临周边更迭代更改善的新房压迫,也面临海量改善二手房的内卷。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交房后直接出租,省去软装(-16万软装),又有租金回报(6万收益),那么持有成本是436万,折合单价3.11万,略好,但也不足够好,而且纯投资毫无退路。

如果单纯用投资的心态去分析买房,这无疑是一场死局。

那为什么还要那么多人要去买新房呢?

少亏即赚。

接上一话题,为啥说,跃阶,更多的是时代风口。

普通老百姓想赚大钱,靠打工基本是不可能的,成都的小两口一个月2万算顶天了,一年24万,除开吃喝就10来万,拥有200万的净资产,得整整20年,所以这条通道是几乎被堵死了的。

唯一的适合普罗大众的,还得是抓住了10年前的那一轮普涨行情。

大概2014-2017年,这短短三四年能抓住风口买房,甚至多买几套房的家庭,资产基本都实现了翻倍,三倍,甚至四倍的结果。

一套60万买入的房子,高点可以来到200万左右,这就是妥妥的跃阶。当时要是买了2套呢,3套呢?家庭的三五百万净资产就跟着来了。

谁敢想?自己有生之年也能(变相地)中一次500万大奖?

按照年龄倒推,这群人基本是1995年以前出生的人,80末90初虽然整天喊苦,但时代是给了红利机会的。

这群人也是当前成都楼市的中坚力量,现在要做的不是打江山,而是守江山。

如果没有那次时代的红利,没有这群人,成都房价现在还是重庆长沙水平。

1996-2000年出生的人,大学毕业,有买房意识的时候已经来到2018年,快进快出还是能挣点三碎银子,但就怕没在高点跑路,又慢慢跌回到了2018年。

所以要跃阶,普通人的努力真的不值一提,更多的还是要等风来。

期待大家都能住上好房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