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他们,是西部计划中跃动的“志愿红”,在村寨巷陌传递温暖;是守护万家灯火的“藏青蓝”,用脚步丈量平安的尺度;是穿梭于洱海生态廊道的“青绿使者”,以科技为笔描绘山水画卷;更是扎根阡陌的“新农人”,让智慧农业在古村落抽穗扬花。他们,将炽热理想浸染成苍洱间的奋斗底色。

他们,让百年老宅在咖啡香中苏醒,用数字技术重构扎染工坊的经纬,将国际视野注入千年茶马古道。从投行精英变身民宿主理人,从硅谷工程师转型为智慧农业创客。他们,跨越山海追梦而来,用多元文化让传统与创新在苍洱之间破界共生,正将异乡的故事续写成新的大理叙事。

当本土根系与外来养分深度交融,便生长出更具韧性的年轻力量。大理融媒联合共青团大理市委近期推出【青年·大理】专栏,以全媒体视角捕捉青春群像,见证青年与大理的同频共振。今日推出第十二期《青年•大理 | “苍山卫士”杨燕:于信息与文字间,筑牢苍山“防火墙”》。

印象中的“苍山卫士”是什么样的?身穿蓝色制服,穿梭于山林之中,守护着那片绿色。而在大理市森林和草原资源监测管理中心,同样作为“苍山卫士”,杨燕奋斗在苍山保护的另一战场。

“这个地方拉大一点,看一下是不是有烟?如果有的话要及时预警。”监控室里,杨燕和同事正在仔细观察监控画面。在这里,监控覆盖了大理市苍山林区,什么地方存在风险隐患、防火卡点的分布情况……监控视频的画面交织成一张细密的“信息网”,而这张大网之后,杨燕和同事们无声守护,时刻警惕。


2022年12月,“苍山卫士”林草资源管护队组建之初,杨燕就加入了这支队伍。“最开始想成为一名“苍山卫士”是因为好奇,因为我没有接触过生态环保和森林防火这方面的工作,对于我来说这份工作充满了新奇和挑战,所以我想尝试一下。”

在成为一名“苍山卫士”之后,一次夜间的巡护让杨燕更加意识到,“苍山卫士”这四个字的背后,所需要肩负的责任和重担。


那是2023年初,“当时正值高火险期,我和一名同事进行夜巡,来到牛头山卡点时已经是晚上九点,护林员值守的管护房不过十平米,有些简陋。周围也被山林笼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防火期,他们却需要24小时在这里值守。”这让刚刚成为一名“苍山卫士”的杨燕很受触动。

“森林防火是大理市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它关系着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着大理市生态环境保护。”从那时起,杨燕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信念。

杨燕需要承担的职责更像信息“中枢神经”。她的日常工作是负责处理森林防火的文件材料,以及资源中心的重要信息的上情下达。


她需要处理各乡镇的防火信息、全市防火卡点的定位轨迹、上级单位需要传递的重要文件……每一次信息、文件的传递都需要简洁明了、精准无误。


“文件和信息的处理一定要细之又细,在材料下发到各个乡镇、街道前,我都会详细审查好几遍。尤其是森林防火工作经常会遇到急难险重的突发情况,就需要我们时刻待命,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和严谨。”在生活中,杨燕也会经常学习写作技巧,为自己“充电”,“我还是大理市作家协会的一员,良好的文字功底能够让我更好的完成工作。”

“‘苍山卫士’林草资源管护队负责着大理市的护林防火、林政资源管理,大理一共有15个中队,300多名‘苍山卫士’,驻扎在全市的各个乡镇,实现了大理市苍山范围的全覆盖。他们有奋斗在苍山一线的队员,也有像杨燕一样负责信息传达、后勤保障的队员。他们在大理市林草资源保护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理市森林和草原资源监测管理中心主任李生发介绍。


许多和杨燕一样的“苍山卫士”,他们的工作并不在山林间,并不在护林防火的第一线,但在每个闪烁的光标、每份归档的文件、每次精准的传达中,他们构筑着守护苍山的另一道无形的“防火墙”。

记者:韩玉婷 罗秋爽

编辑:向红玉

值周:胡亚玲 杨丹妮

主编:李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