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2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记者28日从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获悉,深圳正面临新旧职业病危害交织的双重挑战,职业人群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职业性噪声聋居深圳职业病发病首位,中小微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短板尤为突出。
今年宣传周主题是“关注劳动者心理健康”。自2020年起,深圳市启动一体化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模式,针对公交司机、快递员等重点职业人群,系统开展职业紧张状况调查与心理干预,显著降低了职业相关心理问题风险。
从全国职业病监测数据来看,我国职业性噪声聋报告病例数已成为继职业性尘肺病之后排列第二位的职业病。根据深圳市职业病监测数据,职业性噪声聋已成为深圳第一大职业病,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电子电器设备制造业尤为严重。
面对这一“隐形杀手”,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自2018年起启动“听力保护行动”,帮助企业识别噪声危害及其来源。市职业病防治院张敏红副主任医师介绍,通过开展听力保护培训、面对面交流以及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指导企业从噪声调查、工程防护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噪声防控,提高企业噪声危害防控能力。
6年来,市职业病防治院对62家噪声危害严重企业开展听力保护帮扶行动。去年为全市862家噪声危害严重用人单位的2017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一线劳动者开展听力保护培训。
市职业病防治院通过工业园区帮扶模式,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对工业园区中小微企业进行精准指导和定点帮扶。去年重点帮扶电镀工业园,今年将延伸至印刷行业,建立可推广的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参与的职业健康保护深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