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重大项目稳步推进,产业新赛道上争先竞速,迸发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优越的营商环境,是法治的保驾护航。近年来,建水县人民法院搭建“法院+商会”“法院+金融”“法院+工商联”等平台,为企业发展播撒司法“阳光雨露”。2024年以来,该院共审结涉企纠纷案件1551件,平均审理周期44.44天;执结涉企案件529件,执行到位金额达1.55亿元。
速度 解企诉讼之忧
建水紫陶何以成就万千姿态?除了匠人匠心,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也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在建水县人民法院的诚信调解室里,一起涉紫陶的买卖合同纠纷正在调解。某紫陶坊与罗某有多年的合作关系。此前,罗某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紫陶坊货款10余万元。经多次催讨无果,紫陶坊只好诉至法院。“我们在紫陶行业打拼多年,了解企业经营,要向前看,大家以后都有机会。”调解中,特邀调解员根据多年的紫陶从业经验,从企业利益最大化角度着手,快速找到调解突破口。
“若启动紫陶价值鉴定程序,诉讼周期较长,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基于双方当事人具有长期合作关系,调解才是最优解。”法官从诉讼风险和诉讼成本角度进行分析,促进双方权衡利弊,制定调解方案,以最快速度实质性解决问题。最终,这起涉紫陶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温度 暖企纾困解难
近年来,建水县新开发多个生态公园,凭借环境优美、设施配套成熟,周边新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位于建水县的某房产项目,曾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停工,导致百余套房屋无法按期交付、农民工工资无法及时兑现。原告A建筑公司将被告B房地产公司起诉至建水县人民法院,要求支付1400万元工程款,并申请保全查封被告相应的房产。
承办法官收到该案后,多次走访被告B房地产公司,了解被告涉及债权债务关系复杂,除与A建筑公司的纠纷外,同时与各建材商存在不少债务。
该院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积极作用,协同建水县政府、县住建局等有关部门会商研讨、通力合作,引导双方当事人以调解方式化解纠纷。针对B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和经营情况,法院和房管部门同时跟进监督,确保房屋能正常出售,回款能按时支付给建筑方,楼盘建设项目稳步、高效推进。被告B房地产公司也提出明确的资金归还计划,并提供担保方案,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
“流动起来的资金挽救了困局,盘活了市场,多套房屋一经推出就销售一空,房款立马打入法院的监管账户,多亏法院,下一步,我们更有信心了。”谈到近况,B房地产公司的经理向承办法官兴奋地说。
力度 助企行稳致远
“建水之美,不只古城、风景、文化;建水之美,美的也是法官对法律的信仰和坚持,是公平正义。”一起执行案件中的某企业负责人小李在寄来的感谢信里百感交集,这是他创业冲破“至暗时刻”后的重新出发。小李是一名从外省到建水从事蓝莓种植和民宿创业的有志青年。前几年,因经营不善,拖欠20余万元银行贷款。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法院强制拍卖企业的设备。为避免“办理一个案件,拖垮一个企业”的不良后果,执行法官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采取放水养鱼等举措,给企业机会和时间,创造更大价值。随后,企业不仅引入资金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重新运营管理,分期分批将贷款债务履行完毕,而且创造多个就业岗位,企业发展逐步走向正轨。
一个个鲜活案例、一项项扎实举措,让企业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石,有了“看得见”的司法获得感。
记者 冯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