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飞

01

厦门楼市,再出大招

4月23日,厦门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优化住宅房屋征收房票补偿安置政策的通知》。

第一,扩大使用范围。

一方面,房票可购买的房源涵盖全市各区房源,被征收人自主选择购买房源库内的新房、竞配建房、安置房,也可购买二手房。

另一方面, 房票用途更加多元化,类型除住宅、店面、办公、车位,还可购买通用厂房。被征收人可购买一套或多套房源,在满足户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35平方米前提下,可购买非住宅,还可以将房票转让。

在目前推出房票措施的100多个城市中,厦门的房票用途和房源覆盖可谓最大,尤其是可购买二手房和房票可以转让的制度,更是开了先河。

第二,房票购房,给予资金鼓励。

购买新房、竞配建房可享受购房奖励:房票核发之日起6个月内购房奖励5%,第7-12个月内购房奖励2%。此外,部分楼盘还可享开发商专属折扣。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房票。

房票,是房票安置的简称,是货币安置的一个分支。

以前棚改,要么给棚改户房子,这叫安置棚改法或者实物安置法,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是,无法很好地达到去库存效果。2015年之前,棚改多以这种方式为主。

要么给棚改户发钱,这叫货币棚改法,这种方式是去库存大招,且是通过市场方式,解决库存积压。2015年之后多以这种方式为主。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住建部

但现在的情况完全变了,货币棚改很难再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在市场行情转变和信心丧失的背景下, 棚改户拿到钱,不一定去买房,可能是存起来。

于是2023年郑州等城市率先重启了房票棚改,之后上百个城市跟进。

所谓房票,其实就是购房抵用券。

拆了棚改户或者城中村的房子,直接给你购房抵用券。而且,为了鼓励购房,拥有抵用券的家庭,可以享受购房优惠或者补贴。

总而言之,这笔钱只能流向楼市。

02

厦门着急背后

2023年4月8日,厦门发出首张房票,但直到2023年5月,首个使用房票进行房屋征收补偿的整村搬迁项目出现,厦门房票才第一次大规模进入楼市。

之后,为了加快去库存,2024年10月,厦门发布房票政策2.0版,允许跨行政区购房。

在扩大房票使用范围之后,效果立竿见影。

根据厦门市财政局披露的数据显示:

厦门房票2.0版实施以来,截至2025年2月25日,厦门累计开票金额66.4亿元,4个月使用率86%,撬动购房金额100.3亿元,去化面积31.7万平方米,约占同期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四成。

不过,即便如此,厦门去年的商品房销量和房价,仍创下近五年来新低。

克而瑞厦门披露的数据显示:

2024年,厦门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72.18万㎡,同比下滑13.8%,仍维持在低位。 价格方面,成交均价由23年的近4.3万/㎡下降至24年的3.4万/㎡。



来源:克而瑞厦门

这是厦门仍急于出招托底楼市的底层逻辑。

去年四季度由一线城市开启的大力度救市,拉动了部分强二线城市的行情,厦门也随之躁动。

这种上升的行情,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更能反映市场变化的二手房情况来看, 3月,厦门二手住宅共成交20.98万㎡ ,环比上涨67.3%,同比上涨37.8%;成交套数为2109套 ,环比上涨约75.9%,同比上涨38.6%。


来源:克而瑞厦门

不过厦门的房价仍在调整当中。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

3月份,厦门二手房环比下跌0.3%,同比下跌9.7%。

不过,4月份的关税大招,加剧了后市的不确定性。

上周我写过杭州的楼市,其中就点名,4月初爆发的关税大战改变了杭州楼市本该持续火热的剧情。

4月1日至14日,杭州十区二手房成交量不到4000套,预计全月成交量8000套左右。

而3月份十区共成交二手房12413套,仅次于2017年4月的12666套,创下近8年来新高。

从1.24万套,可能降至8000套,降幅超三分之一,而且还是在两个地王诞生的背景下,可见这一轮关税博弈对市场信心的冲击,有多大。

机构检测的数据也在显示,4月份行情转弱迹象明显:

第一,克而瑞监测重点26城4月上半月成交面积达317.1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第二, 4月上半月重点30城项目开盘去化率为34% ,比3月全月下降10个百分点。

具体到厦门来看,厦门的土地市场不温不火,近日推出的四块宅地,三块底价成交, 已经是明显迹象。


关税大战,对于厦门这样一个依赖出口的城市来说,影响不言而喻。

去年厦门出口规模4980.1亿元,其中对美出口规模800.69亿元(2023年数据),对美依赖度16.1%。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各地海关

本号认为,在关税大战利空之下,目前躁动的城市,热度都将难以为继,调整仍会是各城市今年的底色,只不过分化特点更明显而已。

何况,厦门房价虽然经历了三年调整,但绝对价位已经让人望房兴叹。

03

调整,仍会是厦门房价的主基调

厦门房价回调,除了宏观因素方面的经济、就业形势,以及人口红利终结外,还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

比如, 这座城市的房价虽然经历了调整,但依旧高不可攀。此外,这座城市的居民杠杆率已经被拉满,很难再拉动。

之前在厦门房价一直领跌的时候,本号就专门分析过厦门房价下跌的主要逻辑 :

第一,其调整的根本逻辑,是房价与城市本身的“德不配位”。这也是大多数中心城市房价调整的核心原因之一。

说白了,就是 房价太高,严重超越了当地人的购买力。

厦门虽然头顶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头衔,但论经济实力、财政实力和人口规模,都非常普通。

在产业上与苏州、南京、合肥等城市根本没法比,尤其是与苏州相比,产业与经济实力相差几个量级。

而 房价鼎盛时期的厦门,房价收入比接近40。也即当初一个拿着厦门平均收入的人,想要在厦门买一套平均面积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四十年才能够。

之前本号详细介绍了深圳楼市因何而涨,因何而跌。

简单归纳,上一轮牛市中深圳房价率先启动,并从2015年年初的3万多成交价涨到了2021年年初的8万多成交价,挂牌价甚至冲破了9万,背后是两股势力推动。

一个不断涌入的人口带来的硬性需求,另一个是经济、产业、金融、科创等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之下引起全国热钱加注深圳,也即炒作。

厦门的房价上一轮上涨也是这两个因素,但侧重点不同。深圳的房价上涨,刚需与炒作四六分成,厦门则是二八分成,也即炒作是其房价的绝对支撑力量。

而相比于深圳,厦门的产业根本撑不起如此高的房价。

第二,厦门的居民杠杆率很高。

在2021年之前,厦门的居民杠杆率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可见其买房热度。

这几年在调整之下,厦门的居民杠杆率下滑至第6,深圳下滑至第五,杭州则位居第一。


虽然排名下降,但杠杆率的绝对数依旧很高,很难再拉动。

可以看下全国整体情况。

全国居民杠杆率在2019年之前一路飙升,2020年9月份达到了60.8%。在2020年9月份之后至今,一直没有什么大变化。


走势已经很好地说明,居民的杠杆已经拉不动了。

本号之前多次强调过,房价与收入、预期之间,要寻找一种新的平衡,只有出现了新的平衡点,房价才会止跌。

而无论是放开限购、放开落户,还是降低首付等其他措施,都做不到这一点。

要快速实现平衡,一方面要不断缩小房价与收入之间的差距,要么提升民众的收入,要么不断降低房价。另一方面,恢复信心。

无论是缩小房价收入比,还是恢复信心,都得基于经济回暖、就业回暖。

这一切,随着关税大战重燃,不确定性再度加剧。

而这又将推动新一轮大规模救市到来。

降准降息是一定的。

如果后面影响太大,北京、上海、深圳核心区域的限购,也可能全部解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