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给大家聊楼市了,最近看到好些小伙伴想听听国内地产,加上最近不少报道说是房价上涨了,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国内地产:为什么现在都在说房价上涨了?真实的楼市情况如何?楼市今年走势会是什么样?普通人要不要上车?
先来说说最近不少房产博主,以及媒体都在吹风房价上涨。
这事根据堂主的观察,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最新的楼市数据出来了。
上周统计局发布2025年3月份的楼市数据。
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有24个,比上月增加6个;
二手住宅环比上涨城市有10个,比上月增加7个。
这个数据看起来挺不错的,
但是,代表楼市风向标的四个一线城市,数据却很不统一
一手房方面,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7%和0.1%,北京和广州则分别下降0.2%和0.1%。
二手房方面,北京、上海、深圳分别上涨0.5%,0.4%和0.3%,广州则是下降0.2%。
所以整体3月份的楼市情况,个人对于三月楼市的看法,感觉一般吧。
若说真的涨价了吧,但其实也就那样。
若说的跌了很多吧,但它又没跌多少。
当然了,这也符合“企稳”的高层定调。
第一个原因是很多媒体报道的,而第二个原因,则是不少房产博主聊到的,
这些房产博主鼓吹楼市上涨的逻辑是这样的——在中美关税战之下,国内会降准降息,然后就是大放水,结果就是楼市这个资产肯定会大涨。
说实话,堂主不太赞同这个逻辑。
降准降息是一定的,这没错。可降准降息大放水之后,大水真的会流进楼市吗?
堂主认为不一定会。
给大家看一下4月18日的央视新闻联播,股市破天荒地放在楼市前面。
这是什么意思呢?
字面上的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提振资本市场。
而我们的资本市场,是有5000多家的上市公司作为代表。
我个人的理解,这更深一层的含义,是长远来看,搞好企业或许比拉起楼市更有效果。
当然了,这里不是让你们进入大A,只是说高层的想法现在是这样的。
我们顺着这个角度进一步展开:
降准降息大放水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给企业资金,让企业扩大生产、招更多的工人,提高工人的收入,只有最后大家收入提上去了,楼市才会涨。
所以大放水等于楼市会涨,这个逻辑不是完全成立的、
最重要的是中间两环:企业扩大经营和工人收入提高。
只要这两个没达成,都会影响房产博主所说的楼市上涨。
给大家再看一个数据,央行前段时间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共计7.27亿张,同比下降5.14%。
折算下来,减少了4000多万张信用卡。
传递出来的信号很直接,就是居民 部门都在去负债。
这个趋势不是说现在才有的。
从信用卡的角度来看,从2022年人均8.07张,然后一路下降,到2024年末人均7.27张。
这种居民负债,不是说短期形成的,要解决的话,只能是以年为单位。
居民现在都在去负债,楼市还能上涨?这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
能完成“止跌回稳”,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可能这时候有房产博主给你说,只有楼市上涨了,地方才有卖地收入,这就是土地财政,所以还得让楼市涨起来才行。
堂主的老粉丝应该知道,我之前聊过,现在地方的国资委,成立了不少投资基金,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入,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有国资背景的创投资金。
当然了,现在地方卖地收入还是大头,但总不能一直卖地的吧,这道理你懂我懂,高层更懂。
高层的态度早就明牌了,楼市你稳住就行了,不要大跌就好。
接下来聊聊楼市的趋势,这里以广州为例,因为堂主对广州楼市比较熟悉,最近还陪朋友去看了新盘,所以就以广州作为例子,说说我的观察。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产品对旧产品的降维打击。
这种冲击,不仅仅是对于刚需市场,就连广州的豪宅市场也不能幸免。
广州的豪宅区,集中在珠江新城,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在珠江新城的豪宅都在降价了,而且降得比较猛。
这一波广州楼市的降价特点是这样的,最先是刚需降价,比如近郊区,都已经降了好几年了,然后是市区的房子,现在已经传导到珠江新城的豪宅区了。
所以资产价格奔溃的时候,没有人能幸免,不过是时间问题。
珠江新城很多年没有新地块了,都是二手房。
因此上面堂主说的是二手房情况。
而在新房方面,就是对二手房的降维打击。
这里的新房说的是采用广州新规的房子,而不是那些还没卖出去又不是新规的楼盘。
什么是新规的房子?就是使用率达到120%、130%的房子。
这个文件两年前2023年底出台的《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
里面说了:将住宅套内半开敞空间半计容的比例由原不超过套内建筑面积的15%放宽至20%。
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容许开发商通过扩大飘窗去提高房子的使用率。
在2024年广州出让的地块中,有些是在地块出让文件中,表明使用率去到130%。
今年2025年的出让地块,这种已经是出让地块的标配了。
有一说一,市场吹风的时候,堂主其实没什么感觉。
因为我之前也做过一期聊现在所谓的第四代住宅,就是恒大20年前就在珠江新城就搞过,阳台很大那种,比客厅还大那种,后续维护成本太高,市场口碑很一般。
但是前段时间我去看了一个刚需盘的130%使用率。
说实话,堂主有被震惊到。
他一个75平的房子,能做到三房一厅,主人房还能带浴室那种,而且他不是所有多出来的都加到阳台,而是每个房间的飘窗都增加了。
最终的效果是什么呢?
75平的房子,130%的使用率,所以最后实际使用率是75乘与130%,等于97.5平。
那么现在这个数据放到二手房市场,都知道最近十年的房子,公摊是20%到30%,我们取个中间25%。
那么97.5除于75%,等于130.
这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使用率130%新规的75平房子,相当于二手房130平的房子。
如果你是最近十年买的房子,面对这样的新规产品,毫无疑问,在产品上是没有任何优势。
简直就是两个时代的产品。
这点其实也是侧面解决了“天下苦公摊久矣”的难题,你要取消吧,那么已经买了房的业主,肯定不答应。
于是广州就搞了新规产品,侧面解决了公摊问题。
可能有小伙伴说了,堂主我是最近这几年买的房子,面对这样的新规产品,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凉拌呗!!!
时代要推陈出新,那免不了有人要承担代价的。
这里堂主说的是广州的情况,其他城市我不清楚,也不知道你们那有没有推出新规产品。
广州这个新规其实还是挺值得注意一下的,虽然地段配套依然重要,但这种新规产品的冲击肯定很大,大家不要一上来就喷,堂主也不是要鼓吹楼市,
因为我是去看了盘的,每个房间和客厅的飘窗部分变多了。
你还真别看不起,人家实用面积是实打实变多的,这你没办法反驳。
再次强调,不是说要让大家去买新规房子。
只是想告诉大家,新规推出后,本来二手房就存量很高很难卖,那现在更加难麦了!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想买二手房的话,你砍价的空间又变多了!!
去年有小伙伴私信堂主,我建议是直接20%-30%砍。
现在,我觉得还能砍得再狠一些。
对于楼市,堂主还是持观望的态度。
还是之前的观点:居民部门的负债没下去、工资性的收入没上去,那其他的就是表面富贵。
我是堂主,希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