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我国举行了授勋仪式,共表彰了1048位对我军有突出贡献的将领。

其中分为元帅十位、大将十位、上将55位、中将175位和少将798位。

十位大将其实是不同于元帅和其他军衔的,他们有论功绩排名的先后顺序,其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将就是粟裕大将。

粟裕大将



粟裕大将是毛主席钦点的新中国大将之首,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军神。

如果叶挺将军没遭遇不测,成功参加55年的授勋仪式。那他和粟裕大将绝对会被列为元帅,新中国的元帅也会由10人变成12人。

粟裕大将担任过新四军师长、华中野战军司令等重要职务。

在抗日战争中粟裕大将歼敌无数,立下了赫赫功勋。

解放战争更是粟裕大将的高光时刻,他和陈毅元帅一同指挥了孟良崮战役,将国民党的精锐74师全歼,成功扭转了战局。

在淮海战役中粟裕更是歼敌44万,直接让蒋介石彻底丧失与解放军对抗的能力。

由此可见新中国的第一大将非粟裕莫属。

徐海东大将



徐海东大将带领的红军是第一支抵达陕北的队伍,他率领的红25军和刘志丹的红26、27军会师,改编为了红15军团。

他成功巩固了陕北的革命根据地,为后续红军立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且当时徐海东大将拿出了5000大洋,这5000大洋也成了中央红军的救命稻草和立足之本。

仅凭这一点徐海东就可以稳坐第二大将。

这支红15军团就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无不胜的39军。

在抗日战争中他担任了115师344旅的旅长,打出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

虽然徐海东后来因病缺席了解放战争,但他的贡献足以让他坐稳“第二大将”。

黄克诚大将



黄克诚大将在长征率部连续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参与了四渡赤水等战役。

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和徐海东大将搭起了班子,担任了115师344旅的副旅长,皖南事变爆发后他担任了新四军第三师师长,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长足的贡献。

解放战争中,黄克诚率部进军东北,为我军提供了有力的粮道和后勤保证。

陈赓大将

陈赓大将被称为“军中开心果,党内万金油”,从参加革命后就趣事不断,是最“有梗”的一位大将。

诸如“偷朱老总苹果”“借毛主席水喝”等趣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抗战时期陈赓担任了129师386旅的旅长,他率领的队伍是精锐中的精锐,129师将星如云,陈赓就是其中之一。

他率领着386旅经常打伏击战、运动战,虽然每次只消灭几百甚至几十日军,但陈赓一天就会来这么好几次。有的时候还重叠设伏、多次设伏,把日军耍得团团转。

解放战争中陈赓配合华野、四野先后转战,共辗转15个省,配合歼敌70余万人,可以说哪里有仗打,哪就有陈赓。

谭政大将



谭政大将毕生致力于政治工作,从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开始,他就写了许多关于战时政治工作的报告。

他担任过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红1师政治部主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等重要的政工职位。

解放战争期间谭政大将担任了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他在前线做了大量的动员工作,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战斗情绪。

因为谭政长期在政治工作上有着突出贡献,所以他在大将中排名第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