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是十位大将中,典型的政工干部代表。建国后他的职务也非常突出,曾接班罗荣桓、担任全军总政治部主任。谭主任对军队高级干部的任用有很高的话语权,这也是职责所在。



1960年7月,贺炳炎将军不幸患病早逝,成都军区司令员的位置空了出来。当时建国才十几年,这种关键的大军区,往往由开国上将执掌。总政主任谭政反复研究人选后,向中央推荐了四野名将李天佑,建议由他来接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一职。



谭政历来思维缜密、决策稳健,应该说这次提出的候选人,也并不出人意料。李天佑的军事履历相当了得,曾在解放战争中担任四野38军首任军长。这个军就是后来抗美援朝时著名的“万岁军”,只不过入朝之前,军长已经换成梁兴初了。

四野最强的4支军级部队,分别是38军、39军、40军和43军,李天佑的部队在四野内部被当作“老大哥”,战功赫赫。并且相比于其他开国上将,李天佑在五十年代没有出任过大军区正职岗位,客观来看职务有点低。现在既然机会来了,谭政第一时间想到这位四野战友,于公于私都没什么问题。



但任命下来后,新一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却不是呼声很高的李天佑,而是黄新廷。黄新廷只是开国中将,论战功和名气,似乎都跟李天佑存在一点差距,怎么中央没采纳总政治部任用李天佑的建议,反而提拔了黄新廷呢?



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李天佑能力不强,而是黄新廷接任,更能延续山头、维护军区及队伍的稳定。什么意思呢?成都军区的前身为西南军区,建国后贺龙担任这一大军区的司令员。贺老总功勋卓著,最能代表红二方面军;而解放战争时一野大军的基干,也是他早年带出来的部队底子;1955年大军区改革后,成都军区建立,首任司令员为贺炳炎上将,他也同样是红二方面军和一野的代表。

所以一目了然:中央考虑贺炳炎之后的继任者,最好也来自这一体系,这样对掌控成都军区最有利。李天佑虽然履历、能力都很突出,但过往经历跟上述要求八竿子打不着,他是中央红军和四野的虎将,1960年还在广州军区任职。



就实际条件来说,黄新廷更符合。黄新廷只是中将军衔,资历不如前任贺炳炎,但他俩有相同点:都是红二方面军和一野出身,对官兵的影响力很强。谭政的提议中央是重视的,可稳妥期间还是决定任用黄新廷。黄新廷本来就已经是成都军区副司令,对军区和部队非常了解,后来他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长达7年。



另外李天佑虽执掌过四野的王牌部队28军、军事才能不俗,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他都因故错过了一些大仗,甚至没踏上过朝鲜战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务晋升,战功被其他人反超。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李天佑这样的虎将,竟始终没担任过兵团司令员,这种情况在四野的同类型战将中,比较罕见。

如此一来,李天佑与大军区司令员岗位失之交臂了。1960年,也是他最好的一次任职机会。建国后李天佑长期在广州军区当副司令员,他仅在黄永胜外出学习时,代理过大军区正职,但职权有限并且一直没能转正。后来李天佑进京出任副总参谋长,虽然地位有所提升,但始终不是“一把手”,他在任时辅佐过多位总长。将军在1970年病逝,一生没有担任过大军区正牌司令员。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