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到达陕北,结束了惊心动魄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三大红军主力部队在黄士高原终于胜利会师,他们是毛主席领导的红第一方面军,贺龙领导的第二方面军,张国焘领导的第四方面军。



其实,还有一支部队单独长征,先他们到了陕北,就是徐海东和他率领的红二十五军。

主力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红二十五军留下来坚持斗争继续战斗,部队仅有二千人,战斗员年龄最大的不超过二十岁,最小的八、九岁。

指挥员,军长徐海东三十四岁,程子华二十九岁,吴焕先二十七岁,徐海东是优秀的红军将领,是红二十五军的灵魂人物。

徐海东是湖北大悟县人,1900年出生,家庭贫穷。

他从小敢做敢为,极富正义感。读私塾时因打抱不平打了大地主的儿子被迫辍学,小小年纪就当上烧瓮窑工。

25岁那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黄麻暴动”,后成为红军师长。



在创建和保卫鄂豫皖根据地,与国民党军残酷的军事斗争中,他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一次与敌军作战,他全然不顾天寒地冻,全身脱得只剩一条短裤,挥着大刀冲向敌人。

敌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不要命的,吓得抱头鼠窜,红军战士也在他的鼓舞下士气大振,大败敌军。

徐海东骁勇善战,有谋有智,多次打败数倍于我的敌军,被打怕的敌人送他绰号“徐老虎”。

每次听见徐老虎来了,闻名丧胆,避不敢战。

连蒋介石都哀叹:徐海东不除,国无宁日。

1932年,主力红军撤走后,由于没有电台,红二十五与上级领导失去了联系,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开展游击战争,坚持对敌斗争,打击敌人,坚守在鄂豫根据地,顽强地生存下来。



但是,由于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报复清剿围攻,根据地遭到极大的破坏,房倒屋塌,生产停滞,人口锐减,老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红二十五必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创建新的根据地。

红军把目光看向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和豫西的伏牛山。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整装西进,开始了前途未卜凶险无比的孤军远征。

红军冲破敌人的阻截进入桐柏山区,发现此处无回旋余地,不宜停留,马不停蹄向伏牛山开拔。

走到必经之路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军悍将庞炳勋所部四十军包围袭击。

敌人火力凶猛,红军仓促应战,极力反击,关键时刻政委和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带领红军战士与敌军展开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战。

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敌强我弱,指挥员们带领战士们沿崎岖小路绕过敌军阵地,在夜色的掩护下,在寒冷的夜晚突围而出。

天亮之后,敌人发现红军脱离阵地,立即展开追击。

一条大河挡在前进的红军面前,河对岸还有敌军把守,也向红军开枪射击。

徐海东一面组织战士阻击追来的敌人,一面命令部队赶紧抢渡过河。

红军战士拚出最后气力跳进冰凉的河水,一边射击抵抗,一边向对岸奋力游去,经过艰难的奋战,终于渡过险关,进入伏牛山区。

但鉴于此地国民党统治较严,又转向陕南进军。



1934年年底,冬天格外寒冷,连续转战,极度疲惫,破衣烂衫的红军打破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

到了陕南商县庾家河村宿营,持续的作战奔波使战士们倒头就睡,却不知道又一次危机四伏正向他们靠近。

国民党中央军第六十师由黄埔军校一期出身的陈沛师长亲自指挥,已经对他们形成包围。

一阵令人心惊的枪声响过,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恶战开始了。

红二十五军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没有退路唯有死战,天降大雪,北风呼啸。

敌军又投入了增援部队,战势更加危急,顽强的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精神。

抱着决死的念头在风雪弥漫中与敌军死战到底,程子华不幸受重伤,司号员牺牲了,军长徐海东也身负重伤。

就是这样,红军战士依旧毫不动摇,不怕死的向敌发起冲锋,战至黄昏,冬雪下得越来越大,气温也越来越冷,敌军终于支撑不住,留下几百具尸体败退下去。

徐海东昏迷四天四夜才苏醒过来,把照顾他的女战士周少兰惊喜的哭了,两人产生爱情,结为终生伴侣。

当时国民党政府主要集中力量剿灭主力红军,暂时无暇顾及陕南,红二十五军抓住有利时机,攻塞略地,打击土豪劣绅,建立工农政府,宣传革命,宣传抗日,在鄂豫陕开辟出一块控制人口达五十万之多的根据地。

部队连打胜仗,缴获颇丰,全体战士面貌一新,士气旺盛。



1935年7月,为了配合陕北红军行动,更是为了迊接北上的中央红军,红二十五军冒险西进甘肃,翻越麦积山,攻天水县城,占领泰安县,兵锋直指静宁县和平凉县.

一度切断西安至兰州的重要交通公路,迫使敌军一再抽兵回援,减轻了北上红军的阻力。

被拖得疲于应付的敌人称他们是“扰乱之师”。

在一次与敌军的遭遇战中,吴焕先政委不幸牺牲。

四周强敌环伺,徐海东审时度势,带领红二十五军战士及时渡过泾河,摆脱追敌,沿陕甘边界的山区北进陕北,他们战胜了缺粮缺水等困难。

经过艰苦行军终于九月在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会合,组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

红二十五军的战士大多不满二十岁,被称为是“童子军”“娃娃兵”,他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转战四省,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为了理想而战,为了信仰而战,为了尊严而战。

经历了战争的血雨腥风,非但没有被敌人消灭,反而壮大了队伍。

先期到达陕北,固巩了陕北根据地的力量,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中央把大本营建立在西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基础,居功至伟。

国民党军不甘心失败,蒋介石亲自坐镇西安,指挥东北军和西北军进攻根据地,妄图消灭新成立的红十五军团。

徐海东军长在劳山地区布下伏击圈,巧妙运用“围城打援”的战法,将来犯之敌一举歼灭,敌军师长何立中被击毙。

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战略物资。

徐海东再接再厉,攻打敌军占领的榆林桥,取得胜利并活敌军团长高福源。

高福源是东北军司令张学良的心腹爱将,此人后来受红军教育感化,是促成红军与东北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统一战线和促成“西安事变”的至关重要的人物。

1935年10月,毛主席带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根据地,红十五军团与中央红军合作作战,发起直罗镇战役,将尾追而来的敌人彻底歼灭打败



徐海东为捉襟见肘缺衣少食的中央红军无私支援了大量的钱财物资,武器弹药和医药物品,中央红军向十五军团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

二十年的1955年,新中国成立第一次评定军衔,毛主席力排众议,钦定徐海东为大将,而且是仅次于战功卓著的第一大将粟裕的第二大将。

虽然徐海东在1940年就因病休养,缺席了整个解放战争,而且现在还在休养。

这是对徐海东和他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全体指战员不朽功勋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