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在固安县北环路某小区居住着一位老人叫郑淑霞,1945年出生,妇产科医生。退休后她开始学习画画,坚持不懈,整整画了15年牡丹国画, 经常参加市、县及社区举办的书画交流活动,其作品屡屡获奖。

郑淑霞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从不因年龄而设限。2010年,从固安县知子营卫生院退休后,这位白衣天使毅然拿起画笔,开启了全新的艺术人生。固安县老年大学举办学国画讲座,当时出于好奇去听课, 画家老师生动简易讲授画牡丹花, 引起了她对学画牡丹花的兴趣。随后,买了毛笔、宣纸、色碟、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开始学国画。十五年来,郑淑霞以惊人的毅力专注于牡丹国画的研习,用笔墨勾勒出生命的绚烂。



在画室里,郑淑霞常常从清晨画到日暮。她反复临摹名家作品,细心观察牡丹的每一片花瓣、每一根花蕊。为了捕捉牡丹的神韵,她在女儿的陪伴下自费前往洛阳写生,在花海中一待就是数日。这种近乎痴迷的专注,让她的画技日臻成熟。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淑霞的作品逐渐在各类书画展中崭露头角,先后获得市级书画大赛优秀奖、县级书画展荣誉称号。更可贵的是,她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心态,经常与年轻画家交流切磋,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郑淑霞老人年过七旬,在2022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虽然不能走出家门,但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抗疫贡献力量。每天清晨,她都会戴上老花镜,铺开宣纸,用颤抖却坚定的手执起毛笔,一笔一画勾勒着那些奋战在一线的身影。



她特别爱画那些戴着口罩的医护人员。有时画他们疲惫地靠在墙边小憩,防护服上还留着汗水的痕迹;有时画他们全神贯注为居民做核酸检测的样子,护目镜后是专注的眼神。她还常常画志愿者搬运物资的场景,画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送菜的背影。



每一幅画完成后,郑淑霞老人都会在空白处题上"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样的字句。她的女儿把这些画作拍下来,发到社区群里,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街道。很多一线工作者看到后都说,这些画给了他们莫大的温暖和力量。



郑淑霞老人说:"我老了,上不了一线,但可以用画笔记录下这些英雄的模样。等疫情过去,这些画就是最珍贵的记忆。"就这样,这位古稀老人用笔墨传递着爱与希望,成为抗疫战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2023年盛夏,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席卷了保定涿州。浑浊的洪水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农田,数以万计的群众被迫转移。退休后的郑淑霞在电视上看到涿州灾区的画面时,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不住了。她翻箱倒柜找出珍藏多年的字画,这些作品都是她退休后潜心练习的成果。"这些字画对我来说是宝贝,但现在灾区群众更需要帮助。"郑淑霞这样说。她联系了当地红十字会,将这些字画全部捐出用于义卖支援洪涝灾区重建家园。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这位普通退休医生的善举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如今,郑淑霞的牡丹画已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亮点。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只要心怀热爱,持之以恒,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下半场绽放别样精彩。正如她常说的:"画画让我找到了退休生活的新意义,每一笔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录者 张庭怀)

责任编辑:丁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