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从深圳出发,像急行军一样匆匆之旅,沿东南海岸线达长三角,转了几个地方。4月18日自镇江返回深圳。


今天是4月23日,在深圳这5天像是过了一天,实在是快。而在外旅行那10天,仿佛过了一个月。时间因为人的速度与环境的变化,使得人的感受随之而变。怪不得科学家说,如果达到光速,时间就会静止。

我担心再过几天就把这种感受忘记,便在今天记录下来。年龄越大,记性越差。

这10天之旅,我先后去了泉州、温州、丽水、金华、义乌、湖州、苏州、扬州、高邮、宝应、镇江。虽说行程特别紧凑,在一个城市也就待了一天,有的甚至是半天,所去的景点每个城市平均就两个地方,谈不上深度游,但感受却各不相同。而我所欲,就是这种感受。


从泉州站下车后直奔清源山风景区,也就是在山中攀爬行走过程,开始思考旅行的意义是什么。而后的城市之旅,也都进一步确定了这种意义所在,当然这只是于我自己而言,与他人无关。

见天地

人生于天地间,某种意义上讲与花草鱼虫甚至细菌病毒并无二异,都是一种生物因子。倘若再以更大的视角去看,与尘埃也没什么区别。

把银河系看成是一个巨人或者一种神,人看一粒沙一颗尘,可不就是银河系看一个人一样么?这人在银河系的眼中可能也如同一种细菌或病毒体。


不过,在我们生活的三维世界中,造物主赋予了人类太多功能。用眼看世界,用耳听声音,用鼻闻气味,用舌尝滋味,用肤感受冷热干湿等,还有更重要的一项——用脑去思考用意识去体会、悟。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景,杜甫说“造化钟神秀”。造物主创造了天地万物,自然景观处处不同,不同的景观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带给人各不相同的感受,不同感受又给人不同的想法,不同想法又促使人有不同的行为,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人不断去完善自己。

故而,见天地的过程,也是完善自己的过程。去旅行,去见不同的天地,去完善自己。

见众生

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离开社会关系,人不能叫人,只是一种会动的生物。人弱孤单单一个不与其他人交流,作为人的属性也就会越来越淡化。所以,人要常出去走,到人群中去,到市井中去,到人间烟火中去。


见众生不一定是要跟每个人都打交道,也不一定要用语言去交流。哪怕是你到一个地方,用眼去观察人们的喜怒哀乐,人们的一举一动,人们的生活习俗,都是见众生的方式。甚至你到某地去品尝当地美食,去参观著名建筑名人故居古迹名胜,都是见众生。


人只有在看他人的时候,同时看自己,才能有所反思。倘若我也在那个时期,处于那样的事件之中,我会有何种反应和行为?亦如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倘若圣人处于此境地,圣人将是各种心态,如何处之?

见众生的过程,也是体悟之旅,亦是完善自己之道。

见自己

见了自然景物,感受了风土人情,听闻了故事,品尝了美食。你可以只停留在这样的层面,哪怕人们觉得这样很浅,却一样能够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有人说旅行就是为了放松心情,有人说旅行就是为了休息一下,也有人说旅行是为了看未知的事物。人们的目的各有不同,但作用都是一样的,都能够见到本真的自己。

这个过程中,有可能是一朵花、一棵树,有可能是一个人,有可能是一座建筑,会引发你的感慨。“这花儿真美”、“这树可真大啊1500年呢”、“这个人真好玩真有意思,你看他的表演”、“这庙宇真庄严”……

凡人所见,都能触发心中所想,人一旦有了这个“想”,就会生出一种“念”,人的念想一出来,本真的自我因触动就会发生微妙之变化。


所以,旅行的过程也是见自己的过程,成就自我的过程。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每一次旅行都会让人的生命的广度与深度得以丰富。你可以从固有的机械化模式化的生活方式中短暂解脱出来,哪怕并不经常,也会有很大好处。在机械化的日复一日的工作或生活中,时间流逝是飞速的,只有不同的事物才会让人记忆深刻,时光会随之慢下来。


这又让我想起木心的《从前慢》中写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