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最近的意大利可谓是举国悲痛,因为88岁教皇方济各的逝世,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广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我国对此也很是惋惜,要知道方济各曾公开质疑特朗普,顶着舆论压力和中国达成友好协议。
在90分钟的葬礼上,到场的嘉宾无不神色凝重,纷纷以目送或鼓掌的方式送别方济各教皇,但其中的一幕却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只见一些人在肃穆的送别现场,公然拿出手机拍照,甚至还有人跑去和教皇的棺椁合影,直接被欧美多家报纸点名“不尊重”教皇。
而其中一名拿出手机拍照的不是别人,正是瑞士的女总统卡琳·凯勒-苏特,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统,却公然做出有失礼节的举动,是无知还是另有隐情?
在葬礼上,方济各选择使用简朴的镀锌单口棺木,这和以往教皇葬礼的传统大相径庭。
过去的教皇葬礼通常使用三层棺椁,每一层都代表不同的含义:柏木象征谦卑,铅制层用于保存遗体和重要文件,最外层则象征力量和尊严。
与2005年约翰·保罗二世那厚重庄严的三层棺椁相比,方济各的灵柩显得格外轻便,而之所以这样选择,则是更贴合他生前倡导的简朴风格。
不仅如此,方济各还打破了将灵柩放置在高台上这一惯例,而是选择将灵柩放低,使其更接近地面,也更接近民众。
他没有选择埋葬在圣彼得大教堂——历代教皇的安息地,而是选择了罗马的圣母大殿,这让他成为一个世纪以来第一位葬于梵蒂冈之外的教皇。
尽管教皇本人希望一切从简,但由于这场葬礼的特殊意义,各国领导人、重要官员和王室成员纷纷前来参加,使得它不仅是一场宗教仪式,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外交场合。
凯勒-苏特的行为并非偶然现象,葬礼上不少人用手机拍摄记录,乌干达议会副议长托马斯·塔耶布瓦也在其中,随后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照片,解释说是为了让无法到场的人也能“参与”。
对于这种行为,人们的看法存在分歧。
意大利《晚邮报》认为,这种做法不太尊重宗教仪式的庄重性,而英国《每日邮报》也批评说,拍照破坏了原本庄严肃穆的氛围,显得不够礼貌。
然而也有人觉得,在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场合,拍照留作纪念是人之常情,而且梵蒂冈并没有明确规定禁止拍照,因此不必过于苛责。
在教皇遗容瞻仰期间,类似的不和谐情况早就发生了,当时教堂里挤满了人,成千上万来自全球的信徒排长队,等待几个小时,只为最后看一眼教皇的遗体。
然而有些人竟然在这种庄严的场合与教皇遗体合影自拍,并且把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有人说现场的情况是“到处都是拿手机拍教皇方济各遗体的人,还有很多人拿手机大声聊电话”。
教皇葬礼上除了瑞士总统,其他一些重要人物和宗教人士也被拍到使用手机,更令人惊讶的是,当灵柩经过时,许多人没有选择低头哀悼或表达敬意,而是立刻拿出手机拍照。
这一幕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表示,如果不了解情况,很难相信这是一个葬礼的现场,因为现场使用手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科技让我们有了更多记录和分享的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怎样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同时保持内心的谦逊和应有的尊重,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
信息来源:
1.译言网2025.04.27《61岁瑞士女总统拿手机拍教皇棺椁,引发争议,“破坏了庄严气氛”》
2.环球时报2025.04.27《多国政要出席方济各葬礼》
3.新京报2025.04.26《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在梵蒂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