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太平天国的翼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但结局却让人唏嘘。
他带领的太平军残部在四川大渡河畔被清军围困,为了保住手下性命,他选择了投降。
然而,清军压根儿没打算放过这帮人,用一种特别残忍的方式甄别降卒:看前额有没有毛茬,有毛茬的活命,没毛茬的杀。
从广西农民到太平天国翼王
石达开生在广西贵县(现在叫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是个客家人,家里种田为生。他小时候就挺聪明,脑子活络,还喜欢练武,乡里人都说他有点儿不一般。
12岁那年,他已经能看《孙子兵法》这种书,气度不像个普通小孩。1847年,洪秀全和冯云山搞了个拜上帝会,石达开被拉了进去,很快就成了贵县那块儿的骨干。
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才20岁,就被封为“翼王五千岁”。这“翼王”听着挺牛,意思是太平天国的羽翼,地位很高。他年纪轻轻就成了核心将领,靠的是真本事。
长沙打仗,西王萧朝贵死了,太平军被清军围得死死的,石达开带着人西渡湘江,打了个“水陆洲大捷”,硬是把队伍救了出来。后来他又带兵拿下岳阳、占了武汉,28天跑了1800里,仗仗都赢,清军一提他就头疼。
1853年,太平天国把南京改名叫天京,定都那儿。石达开留在天京帮东王杨秀清干活儿,管政务管军事。他这人有个特点,不贪不色,也不跟其他王爷似的争权夺利,老百姓和兵都挺尊敬他。
可惜好景不长,1856年天京事变,杨秀清被杀,内部乱成一锅粥。石达开不想掺和这些破事儿,1857年5月带着几万人马离开天京,自己出去打天下。
他带着队伍跑遍了江西、浙江、福建,最后想在四川弄个根据地。1863年春天,他第三次带兵进四川,分三路走,想拿下成都。可惜情报出了问题,清军又围得紧,他在四川大渡河边被堵住了。
5月,河水暴涨,清军把渡口封死,粮道也断了,队伍饿得不行。6月初,石达开实在没办法了,决定投降,不是他怕死,而是想保住手下的命。
他在给四川总督骆秉章的信里写得很清楚,说自己愿意死,只要能放过三军,但清军那边根本不讲信用。投降之后,石达开被押到成都,被凌迟处死,才32岁。
前额有毛茬者活命的甄别方式
清军他们把降卒集中起来,开始挨个儿检查,不是看你投降的心诚不诚,而是看你前额的头发。前额有毛茬的,说明是新兵或者老弱,清军觉得这些人没啥威胁,就放了;前额光溜溜的,留着长头发,说明是老兵,身体好、经验足,这种人清军直接拖出去杀。
太平军打了好多年仗,老兵一般都留长发,身体壮实,是主力部队;新兵或者老弱呢,头发可能是刚剃过没多久,或者本来就没力气留长发,清军就觉得这些人翻不了天。
甄别完之后,清军没给这些老兵任何活路。6月21日早上,唐友耕一声令下,清兵和彝族土兵冲上来,把这2000多人围住就砍。
降卒都没啥武器,根本跑不掉,清军杀得一点儿不手软。史书上写,河滩上血流成河,河水三天都是红的,连清军自己的参将方有才都记下来,说尸体堵了河道,血沫子三天还漂着。这事儿干得太狠,连当时的一些清军官员看了都觉得不像话。
石达开5岁的小儿子石定忠也被抓了,关在牢里。这小孩儿天天哭着要见爹,清军怕他长大报仇,干脆把他用石灰袋闷死的。新上任的臬司杨重雅下的令,狱卒谢福动手。
跟石达开一起投降的几个亲信,比如宰辅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也没逃过去,全被杀了。清军这边呢,唐友耕因为剿了石达开残部,得了大赏,升了四川提督,风光得很。杨应刚因为劝降有功,也拿了赏钱,官路顺畅。
石达开死了以后,太平天国运动很快就垮了。他这人打仗厉害,脑子也好使,还不贪权,算是太平天国里少有的明白人。可惜天京内讧把他逼走了,后来又碰上大渡河这死局,命不好。
史学家对他评价挺高,说他是太平天国最有军事才能的将领之一,但也有人说他投降是失策,觉得他要是拼死一搏,说不定还有翻盘的机会。
石达开残部的结局,是中国近代史上挺惨的一页。
参考资料
贵在行走|安顺场: 石达开“悲剧”覆灭地 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