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里常有家长问:“孩子瘦瘦小小,动不动感冒,怎么吃都不长肉,是不是缺营养了?”其实,这类孩子往往不在“吃得少”,而在于“吸收差”。

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脾虚的孩子,吃再多好东西也运化不了,反而可能积食、生湿。这时候,一味补营养不如先调脾胃。

今天,邀请到宏韵中医董秀兰主任,来分享一个“平价补品”——鸡蛋。用对了,能帮孩子补足气血,打好长高的基础。

大家可以作为干货小知识点赞收藏学习起来



鸡蛋,性平味甘,归脾、胃经,能补阴血、益脾气。它不像大鱼大肉容易生湿腻脾,反而容易被消化吸收,特别适合脾虚的孩子。

蛋清偏凉,能润燥;蛋黄偏温,能补血。一个鸡蛋阴阳兼顾,慢慢吃,气血就能一点点攒起来。

但单吃鸡蛋还不够,搭配对了,效果翻倍,比如:

一、鸡蛋+红枣枸杞粥:红枣补脾,枸杞滋肾,和鸡蛋一起煮粥,适合面色黄、睡不踏实的孩子,帮气血从脾胃化生到全身。

二、鸡蛋+紫苏叶汤:春天温差大,孩子容易受凉流清鼻涕。紫苏解表散寒,鸡蛋扶正,喝一碗微微发汗,把寒气赶出去,还不伤正气。

三、鸡蛋+百合银耳羹:长期咳嗽、大便干的孩子,多是肺阴不足。百合润肺,银耳养胃阴,加上鸡蛋的滋养,能润而不滞。



春天是肝气升发的季节,肝主筋,肾主骨,孩子长高全靠肝肾的精气推动。鸡蛋补脾,能让肝脾之气顺畅疏泄,肾精充盈,自然能够长高长肉。

就像门诊这个8岁的男孩,身高比同龄人矮半头,每个月至少感冒一次,一病就拖十天半月;家长说孩子吃饭挑食,爱吃零食,大便总是不成形。

董秀兰主任发现他舌苔白腻,脉细弱,是典型的脾虚湿困,气血生化不足,卫气不固。

于是用鸡蛋搭配炒白术、山药煮羹,早晨空腹吃,配合少量太子参泡水。

一个月后,孩子大便成形了,感冒间隔明显拉长;三个月后,脸色红润,身高长了2厘米。



中医调理这类孩子,原则是“健脾不在补,而在运”。

鸡蛋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脾胃吸收的通道。春天抓住阳气升发的时机,用对鸡蛋,孩子长高长壮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然,如果孩子症状严重,还是要及时就医!大家可以点赞分享多看几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