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门诊遇到一位6岁的男孩,家长带着他来看诊时满脸愁容。
孩子平时吃饭总是挑食,稍微多吃几口就说肚子胀,晚上睡觉也不踏实,翻来覆去还容易出汗。
更让人操心的是,一到换季就咳嗽,反反复复拖很久,吃了不少药也不见好。
这其实是典型的脾虚表现。针对这类情况,中医调理的核心是健脾益气、化痰止咳。
今天,邀请到儿科专家董秀兰主任来教大家如何调理这类情况,大家先点赞、转发。
说到健脾,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山药、红枣,但其实有一种肉,在春天吃尤其适合孩子——那就是牛肉。
牛肉性温味甘,归脾、胃经,能补中益气、强健筋骨。比起猪肉的滋腻、鸡肉的温燥,牛肉补而不滞,更适合脾虚有湿的孩子。
“牛肉炖汤”
用牛肉炖汤时,可以搭配茯苓、白扁豆:茯苓甘淡渗湿,能帮孩子把体内的湿浊通过小便排出去;
白扁豆健脾化湿,和牛肉一起炖煮,既能增强补益效果,又能防止积滞生湿。
曾有个孩子连续喝了两周这样的汤,家长反馈孩子吃饭明显香了,晚上睡觉踏实不少,连咳嗽也渐渐止住。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也是孩子长个子的黄金期。
一碗简单的牛肉汤,看似平常,却是中医“药食同源”智慧的体现。把脾胃养好了,孩子的体质强了,个头自然窜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