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知道。
一说到茶,你就知道指的是绿茶。符号是观念的集合。
它很单纯,很清,很爽。
它跟什么红茶乌龙茶配紫砂壶、套瓷杯不同,那些阵仗大,复杂,难猜。
而绿茶标配玻璃杯,简单明了,要的就是一眼望穿。
如海藻沉底,碧波清透,放在那儿当花瓶都是好风景。
绿茶好啊。
现在的什么奶茶,围炉煮茶这些时髦玩意儿,喝的是氛围,是仪式感。
整点香精,加点糖和什么牌子的牛乳,或是围坐一起搞点茶艺聊聊生意。这些说白了跟茶没啥关系。一伙人嘴手不闲着,换成打麻将也是一样的。
绿茶就不一样了。
没啥花活,倒在杯子里就开喝。很干,也很老实。
一个人和一群人都是一样的喝。也没啥场景,坐江景房,坐工位或坐工地上都能喝。
它从未流行,它就是茶本身。
中国茶叶六大门派,各占山头,这原本跟不同地域的饮茶文化有关。
但茶圈就不一样了。
当喝茶成为了一种玩法,一种圈子,水就深了,掺杂了不少人性的阴暗面。
喝岩茶的看不起喝凤凰单枞的,喝普洱的看不起喝凤58的。细节到工艺上,喝深烘的看不起喝晒青的,纯茶看不起加花的。
还有发酵程度,采摘季节等等维度。总以喝得重、喝得深牛逼。
就跟被熏得痰腔共鸣可以唱硬摇的老烟枪差不多。霸气侧漏,其实兜里装的都是五牛。
越轻的越贵。不只价格,也是贵气的贵。人淡如菊,四两拨千斤。
绿茶从不陷入纷争,绿茶濯清涟而不妖。
公司来了贵客,你摆上茶盘烧开水。一分钟内从蛟龙脱困,排山倒海念到韩信点兵。茶洒了一桌子,还溅了几滴在人脸上。
这是你从网上学的三脚猫工夫,你并非潮汕本地人,而客户也是四川人。等你们聊完才发现,他杯里一口没少,而单子也没谈成。
去他爹的。你不卷了,拿出原来的玻璃杯,来人就抓点龙井招待。
等到客户夸你爽快、敞亮,生意也日渐好起来。
你也不知道怎么就转运了。你战术性喝了口水,才发现一切尽在掌握。
做人呐,真诚才是必杀技。
老家绵阳的我,曾听平武的大舅传授过一二。
别以为绿茶不需要工夫。泡好一杯绿茶,也有几个要点。他严肃地说。
上投,中投,下投。简单来说就是先注水还是先投茶,和什么时候投茶的区别。
三种方式,香气、色泽和浓度皆有差异,完全可以取决于此刻的心情想要哪一种。
等我再问分别是什么差异,他懒得理我,叫我上网查。
原来如此,泡绿茶也可以讲究,那比工夫茶的十八式也简单太多。
想直泡和出汤都可。没那么多必须,无非是好看、好喝和更好喝的区别。
正如某位大师所言,我们喝茶不是追求汤色漂亮,叶底漂亮,香气高昂,而是以“喝”为主。
直指关键,大道至简。
绿茶也可盖碗出汤
别以为绿茶在潮流界出现得少它就不火,真正的大佬从不显山露水。
据2023年数据,我国茶叶产量355万吨,绿茶产量高达190万吨,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市场规模占比高达57.4%。相比之下红茶、乌龙茶规模占比也就17.8%、10.4%。
等于中国人喝茶一半都是喝绿茶,不是谁声大谁有理。
要知道我国最早发明茶道的陆羽,人用的就是浙江的绿茶。还有把这套学去的日本抹茶道,说白了还是变着法鼓捣绿茶。
绿茶什么地位不用多说了吧,在座的各位都是弟弟。
即便这样,玩绿茶的哥也比别的茶钻得更细。
它不发酵不烘焙,就比杀青和干燥。
大舅说他最好炒青这一口。比晒青蒸青更能激发香气,鲜爽度也刚好。
要喝就喝春茶,头春的明前茶可谓一年之精华。
这不刚好,明前采摘的西湖龙井,堪比龙凤初啼,掌上明珠。
在大舅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适合我的绿茶,我想,它同样适合在座的你们。
【赠白羊脂玉茶具】
真正的西湖龙井 可扫码 验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