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这片被长江、鄱阳湖环抱的沃土,自古便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闻名。其地理之奇,莫过于“一湖锁三江”——鄱阳湖如明珠镶嵌于赣北,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水系在此交汇,滋养出丰饶的河谷平原与层叠的山峦。庐山云雾缭绕,三清山峭壁生烟,井冈山巍峨挺拔,这些山川不仅塑造了江西的壮丽地貌,更成为茶树生长的天然乐园。


庐山

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让江西的茶树得以在云雾中舒展枝叶,汲取山泉的甘甜。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这个位于景德镇附近的古县,早在唐代便是江南茶业重镇。而今,江西的茶山仍延续着千年茶脉,从庐山的云雾到宁红茶区的红壤,每一处茶园都浸润着时光的醇香。



从《茶经》到瓷都的千年茶事

江西的茶史,可追溯至汉代。据《华阳国志》记载,江西一带已有“茗饮”习俗。至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虽未直接提及江西,但“歙州茶”的记载中,或隐含江西毗邻的婺源、浮梁等地的茶事。宋代,江西茶业迎来鼎盛。《宋史·食货志》载:“建茶为上,江茶次之。”这里的“江茶”,便指江西茶叶。



景德镇的崛起,更让茶与瓷文化相得益彰。宋代茶馆中,青白瓷盏盛茶,文人雅士以茶会友,吟诗作赋。元代,宁红茶区开始制作红茶,其工艺与景德镇的制瓷技艺一样,成为江西走向世界的名片。明清时期,江西茶马互市兴盛,浮梁、婺源等地的茶叶经赣江、鄱阳湖运往中原,甚至远销海外。



茶与人文:诗酒琴棋皆入茗

文人墨客的茶席

江西自古文风鼎盛,茶与文人的缘分深厚。陶渊明隐居庐山时,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心境品茶,开创了田园茶文化的先河。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庐山僧采茶,以竹篓盛之,置阴处,令其自萎。”

汤显祖在临川写下《牡丹亭》时,案头必有清茶相伴。他笔下的杜丽娘,亦有“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茶意人生。而明代茶人朱权所著《茶谱》,更将茶道与道家养生哲学结合,影响深远。


「 绿茶 」庐山云雾

婺源茶俗:徽风赣韵共交融

婺源地处赣东北,茶文化与徽州文化交融。清明时节,婺源人举办“茶傩”仪式,以傩舞祈求茶事丰收;“清明茶宴”上,茶农以新茶敬祖先,唱茶歌、跳茶舞,热闹非凡。

婺源绿茶“婺绿”,以“翠绿、香高、味醇”著称,其炒制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茶商将婺绿装入景德镇青花瓷罐,沿徽杭古道贩运,形成“茶瓷之路”的独特风景。



佛教禅茶:一盏清茗悟禅机

江西佛教文化兴盛,庐山东林寺、宜春袁州禅林均为禅茶圣地。禅师以茶修心,将“吃茶去”的公案化为禅宗智慧。宋代大慧宗杲禅师在《禅林宝训》中写道:“茶禅一味,茶去心留。”

如今,江西禅茶文化依然鲜活。每年庐山茶文化节,僧人以古法煎茶,与游客共话“茶禅一味”,让千年禅意在茶香中流转。

江西绿茶地图

在中国茶文化的版图上,江西是一块被低估的璞玉。这里既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巍峨,也有“中国最美乡村”的温婉;既有“瓷都”的烈火淬炼,也有“茶乡”的清风徐来。当浙江的龙井以雅致闻名时,江西的茶却以山魂水魄的独特风骨,在杯中书写着另一部茶史传奇。


庐山云雾

江西的茶,骨子里带着赣鄱大地的硬朗与柔情。北倚长江,南枕南岭,东连武夷,西接罗霄,全省83.7%的山区面积,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庐山云雾、井冈翠绿、婺源茗眉、狗牯脑茶……这些名字里藏着江西茶的性格密码: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又有“采菊东篱下”的隐逸。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茶始于唐代,白居易曾写下“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虽未直接提及庐山,但其云雾茶的声名早已远播。宋代苏轼登庐山时,曾以“庐山烟雨浙江潮”之句,暗喻茶与山水的交融。东林寺僧人以茶修禅,唐代诗僧贯休曾在此留下“茶烟轻扬落花风”的佳句。清代《庐山志》记载,乾隆帝南巡时曾以庐山云雾茶赐予文臣,谓其“一盏清茗,可涤尘心”。其特点为,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澄明如碧,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回甘。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庐山云雾茶茶青

浮梁茶


唐代浮梁县为“茶业第一县”,白居易一句“前月浮梁买茶去”让浮梁茶名垂千古。宋代《宋史·食货志》载:“浮梁之商,舟车相继。”明代茶人朱权在《茶谱》中推崇浮梁茶为“江南上品”,称其“清明前茶,嫩芽如雀舌,一旗一枪,绝品也”。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汤色清澈,香气清高,滋味鲜爽。2019年“浮瑶仙芝”品牌获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


浮茶集团标准化茶园

狗牯脑


清光绪年间,遂川茶农利用本地茶树创制,因形似狗头而得名。1915年,狗牯脑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金奖,声名鹊起。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曾以狗牯脑茶款待外国友人,称其“香气如山泉,滋味如甘露”。其条索紧细如眉,银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高锐似兰花,滋味鲜爽回甘。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20年入选“全国优秀绿茶”。



婺源绿茶


婺源绿茶始于唐代,明代《茶谱》记载:“婺绿,色如碧玉,香若兰蕙。”清代时,婺绿经徽杭古道运往江浙,与景德镇瓷器并称“徽州双绝”。每年清明时节,婺源举办“茶傩”仪式,以傩舞祈茶,茶农以新茶敬祖先,唱茶歌、跳茶舞,传承千年茶俗。其特点为:条索细嫩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指定绿茶,2021年入选“中国十大生态茶”。


婺源

井冈翠绿

其历史可追溯至元末明初,据传,当年石姬从广东迁至井冈山桐木岭一带,以手工制作茶叶为生,制成的茶叶取名为“石姬茶”。1982年,井冈山茶厂在石姬茶基础上,结合井冈山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制作工艺,创制出了这款色泽翠绿、品质上佳的名优绿茶,并因其产地与色泽而得名“井冈翠绿”。

修水双井绿

双井绿产于中国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双井村,属芽茶,素有“绝品”、“草茶第一”的美誉,乃宋代贡茶之一,力居宋茶冠首。双井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故乡,双井绿外形圆紧略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显露。茶汤高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爽厚,叶底嫩绿匀净。如今的“双井绿”,分为特级和一级两个品级。加工工艺分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整形提毫、复烘六道工序。精细的制作工序造就了双井绿的优异品质。



当浙江茶以江南烟雨浸润世界时,江西茶正以山魂水魄书写另一种可能。这里的一杯绿茶,可以是庐山云雾中的仙风道骨,也可以是井冈翠绿里的红色记忆;可以是婺源茗眉的文人雅趣,也可以是狗牯脑茶的匠心神韵。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正通过一杯绿茶,向世界讲述着“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中国故事。



茶香千年,赣鄱永续

从白居易笔下的浮梁茶市,到朱权的茶道哲学;从宁红茶的远洋传奇,到禅茶一味的千年智慧,江西的茶文化,是山水与人文的交响,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这片土地以鄱阳湖的烟雨润茶,以庐山的云雾育茗,让每一杯茶都成为江南诗意的载体,让千年茶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茶,不仅是饮品,更是江西的灵魂。 在赣鄱大地的山水间,茶香永续,传奇不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