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作为“川红工夫”茶最大产区、全国首批十个红茶重点产区之一,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深挖茶产业独特资源禀赋,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个维度入手,大力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扎实推进茶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县域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红茶产量、产值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筠连县茶叶种植示范基地。
01
突出茶文化赋能,
“以文彰农”扩大影响力
茶文化是茶产业多元发展的深层驱动力。作为四川红茶主产区,筠连茶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厚重,一直以来,筠连县深入挖掘茶文化精髓,强化茶文化品牌建设,重视茶文化传承弘扬,不断推动茶文化与茶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软实力”。
立足文化强溯源。立足川红故里核心区和主产区优势,邀请专家开展筠连茶文化调查研究工作,深入挖掘筠连茶叶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健康价值等,编纂出版《中国川红》《筠连苦丁茶志》《筠连茶人使命在路上》等一系列茶文化书籍,加强川红工夫、筠连红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大力讲好茶故事、传播茶文化。同时,对百年以上古茶树登记造册,明确承包权属。目前,已梳理非遗项目27个,茶谚、茶诗等20余篇,排查古茶树40余棵。深挖文化建品牌。深入挖掘红茶文化,持续推进南丝绸之路不夜城等茶农旅融合项目建设,建成中国川红博物馆等茶文化空间,丰富川红品牌文化内涵,构建筠连红茶文化体系,推动筠连山地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文化遗产。同时,定期举办工夫红茶制茶大赛、采茶大赛、红茶文化旅游节、红茶市场研讨会系列活动,多方宣传筠连茶文化,全力打响“川红故里”等茶文化品牌。厚植文化重传承。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在各级学校开设专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持续开展“筠州茶匠”培训,加快茶产业人才知识更新、技能更新,传承弘扬古法育苗、梯田耕作等特色茶叶种植技术,大力培育中国制茶大师、筠连红茶非遗传承人。截至目前,共培养茶艺师40余名,筠州茶匠3500余名,茶农4.9万余户,“筠州茶匠”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
筠连县茶叶生产加工车间。
02
夯实茶产业基础,
“三产联动”构筑支撑力
产业兴则百业兴,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近年来,筠连县始终坚持“二产带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思路,扎实推动茶叶产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进一步构筑起乡村全面振兴底部支撑。
前端“固根基”提高茶叶供应力。科学制定《筠连县茶产业发展规划》,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探索推行“村党组织+茶企+集体经济+农户”模式,鼓励条件成熟村以土地供给、资金入股参与茶产业发展。高标准打造30万亩茶产业示范带,扎实推进红茶产业园等4个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银星村、春风村等2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实现茶产业跨区域、规模化种植。2024年,全县产干茶2.46万吨、增长9.57%,全县40个重点产茶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茶农收入实现16.53亿元、增长11.23%。中端“强加工”提高茶叶附加值。建立“领导小组+产业专班”推进机制,扁平化推进茶产业精深加工,引导银行年均投放贷款3亿元支持茶产业项目建设,培育“县属国企+醒世茶业+筠茶+家乡味食品+茗正堂专合社”红茶产业联合体。指导筠茶、醒世等20余家龙头茶企完成生产线升级改造,推动筠茶公司新茶饮标准化车间建成投运、日处理鲜叶能力提升至40万斤,推动醒世茶业日加工2万斤鲜叶红茶生产线高效运转、加工能力居全省前列。截至目前,累计整合涉农资金近10亿元、撬动社会投资主体近30亿元投入茶产业发展,成功培育茶叶加工企业140家,其中规上企业18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2024年,全县生产精制茶7800吨、增长25%,茶叶加工产值实现21.2亿元、增长9.7%。末端“优品牌”提高茶叶知名度。大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聘请专业机构开展“筠连红茶”品牌策划,统筹推进“山地茶”特色产品认证与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一体结合,成功培育筠连红茶、醒世·黄金白露、圣星、筠连苦丁茶4个省级著名商标,筠连红茶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品牌名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产品”。
03
深耕茶科技研发,
“质效双增”提升竞争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标准化生产是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途”,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为提升生产效率、确保品质稳定、扩大平台销售等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筠连县将科技作为关键驱动力,从种植、加工、产品研发到营销等多个环节全面发力,推动筠连茶产业向标准化、 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科技助力产品研发。 积极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宜宾学院、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专家工作站,建设茶叶品比园,引入陈宗懋、刘仲华院士团队开展红茶技术攻坚。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控“两个替代”技术,指导凤鸣茶业、嘉木茶业等企业选育天府红2号等新品种,开展早白尖、四川群体品种等本地茶树品种产品研发,强化茶产业核心支撑,成功培育“专精特新”红茶企业4家,形成专利、发明等科技成果100余项。同时,借助中茶所等专家团队力量,大力开发茶叶延伸产品,完善茶食品体系建设。目前已开发出茶月饼、茶粉条、茶香肠等产品10余个,2024年茶食品产值1亿元。 科技赋能产品品质。 投入资金400万元,采用高新技术,建立“专家教授+农技员+土专家”技术人才服务体系,全覆盖提供生态种植、品种改良及茶园病虫害防治等服务,统筹建立12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和24个企业内检点,打造集茶园监控、茶叶加工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茶园。建设筠连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引入智能化茶叶加工设备,实现环境精准智控,推动茶叶产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茶叶品质稳定性和口感,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可追溯系统,严格茶叶质量管控,着力打造出具有鲜明区域辨识度、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农业文化遗产良品”。 科技驱动产品营销。 立足全省首批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茶叶),积极探索“互联网+茶叶”营销新模式,利用互联网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技术,扶持茶叶龙头企业线上开设“筠连红茶”旗舰店、线下开设“筠连红茶”体验店。支持筠茶公司等本土新茶饮原料企业与农夫山泉、娃哈哈等新茶饮重点企业开展合作,制作茶文化虚拟游览,实现茶叶精制生产全流程展示,推动筠连茶叶走出四川、走向海外。截至目前,开设“筠连红茶”线上线下门店93家,茶叶出口已覆盖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10余个国家。2024年,“筠连红茶”销量8500吨,产值近10亿元;新茶饮原料产品销售完成7000吨、同比增长120%,产值8亿元以上。
下一步,筠连县将持续推动茶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茶产业全链条升级,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系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委书记)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8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