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

4月16日,2025沐川紫茶推介暨茶文化研学季活动在四川沐川县文化中心广场开幕,沐川县特色茶产品紫茶上新。

记者从推介会上获悉,目前,该县紫茶种植面积已达20000亩,投产面积5000余亩。预计今年紫茶产量可达15吨,产值超2.7亿元,其中品质好的独芽,每斤上万元。


沐川紫茶。杜卓滨 摄

“茶者,紫为上。”据沐川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沐川紫茶经济效益显著,与其自身较高的花青素含量有关。经中国茶叶研究所检测,一款紫茶的新梢及每克干茶的花青素含量高达24.8—32.4毫克,约为普通绿茶的300倍,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授权和新品种登记证书,沐川也因此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紫茶之乡”的美誉。


“紫嫣”品牌的紫茶花青素含量约为普通绿茶的300倍。杜卓滨 摄


沐川紫茶。杜卓滨 摄

据介绍,沐川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森林覆盖率高达78.83%,素有“天然氧吧”“绿色明珠”美誉。近年来,沐川县把紫茶作为优势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建设生态有机茶示范园区,推动紫茶种植朝着产业化、标准化迈进,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速紫茶新品种、新产品研发,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力,推动沐川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整个茶产业方面,沐川每年投入超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及品牌推广,将茶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贴息支持范围。当前,沐川建成种质园、品比园、母本园、苗圃园、示范园配套的茶树良繁基地2000余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万亩示范区5个,累计推广茶园绿色防控面积5.6万亩,建成标准化机采茶园面积5.2万亩,有机、绿色食品基地1万亩,出口欧标茶叶备案基地2万亩,着力打造国际优质生态茶产区,推动茶产业链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

推介会上,沐川县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茶所”)共建的“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沐川县政府与中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茶树品种研发、技术转化、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


沐川县政府与中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杜卓滨 摄

推介会后还开展了斗茶比赛、茶旅研学启动等活动,融合音乐、茶席、茶艺等元素,展现茶文化的多样性与艺术性,将紫茶的“珍稀、有机、富硒”特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