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立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绿色防控为抓手,围绕“数智监测、绿色防控、规范监管、科技服务”四大核心任务,扎实推进“虫口夺粮”“防病保粮”行动,持续提升粮食减损能力建设,助力全县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



智慧监测织密“防护网” 精准预警抢占先机

在胡家镇鸭池村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农业“守护神”—农作物病虫监测点,监测点里的智能监测设备犹如一个个刚毅的哨兵,正默默守护着这片千亩示范园,使病虫害无处遁形。县植保站负责人徐峰介绍道:“所有监测设备均可通过物联网实时上传监测数据至云平台,经智能分析后同步至农技人员移动终端。智慧测报系统精准追踪病虫害动态,让我们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趋势,为农户提供科学的防控建议,实现病虫害的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植保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全县已建成农作物病虫害标准化田间监测场(点)9个,引入ATCSP物联网、孢子分析仪等智能化监测预警设备55台,日监测预警面积达1.2万亩。借助数字赋能,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基本形成“远程诊断、远程控制、远程预警”为一体的“智慧植保”体系,实现稻瘟病、玉米螟等一二类农作物病虫害的实时动态监测预警,预测准确率达95%以上。2024年监测11个25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全县大面积病虫害防治150余万亩次,挽回农作物损失1700万公斤。



绿色防控打出“组合拳” 生态农田焕发活力

这几天,在宣汉县天生镇新芽村农业示范区内,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田间地头,一盏盏朝南排列的杀虫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农田绿色防控的新“卫士”。植保站技术人员杨文强介绍:“今年依托涉农资金采购200盏太阳能杀虫灯,防控面积可达8000亩,100%覆盖示范区,通过物理诱控灭杀害虫,大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近年来,宣汉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系统组装以水稻生育进程为时序,以生态调控为基础,以重大病虫害为主要防控对象,以灯光诱杀+性信息诱杀+释放天敌+稻鸭共育+稻渔共生+生物农药等无害化防控措施为主导的绿色防控技术流程,全县稻田生态链得到有效修复。截至目前,全县制定并完善涵盖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10套,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课题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个、达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个、宣汉县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个。累计推广稻鸭共育、稻渔共生模式8.25万亩、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90盏、太阳能杀虫灯3180盏、黄板45余万张、性诱捕器2.5万套、生物导弹4万枚、释放捕食螨1.55万袋、害虫性信息素诱捕器1.8万套,生物农药40.65吨。

“绿色防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稻米品质,价格比普通水稻高出10%。”种植大户向森林欣喜地说。如今,生物、物理防治等科技手段为农田构筑起一道道立体防线,昔日只依赖化学农药防控的农田早已焕发新生机,2024年宣汉县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6.31%,较2017年的28.86%提高了27.45个百分点,形成“生态护粮、科技增效”的现代农业图景,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全链监管筑牢“安全墙” 放心农药护航农业生产

“过期农药立即下架,氰戊菊酯属于限制使用农药,要有限制农药许可证才能经营。”在南坝镇一家农药门店里,县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正在纠正经营问题。近年来,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建立健全“源头治理、过程监管、末端处置”全链条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农药生产经营科学、规范发展,为农业生产筑起绿色安全屏障。

从今年开始,已出动监管执法人员85人次,开展农药市场“检打联动”专项行动2次,检查农药经营主体220家。同步推行农药“监管+示范”模式,整建制推进建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项目1个,建成省级标准化农药示范门店5家,市级“巴山食荟”绿色基地源头治理示范门店1家。通过闭环式监管体系,全县农药经营规范率提升至90%,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农药安全事故。“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监管平台建设,让每一瓶农药都成为守护粮食安全的放心药。”县农业农村局执法员柏晓玲表示。



科技服务下沉“最后一公里” 植保技术扎根万顷良田

“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虫害,要在水稻育苗期实行带药移栽。”植保技术员高粉正在田间指导水稻带药移栽技术。近年来,宣汉县创新“田间教学+数字平台”科技服务体系,通过下田、入户、进社、到场等方式,推动植保技术直达生产一线。通过深化院企合作,聚焦农作物管护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技术培训,联动省市院校植保专家30人次、省级龙头企业5家,累计开展“百县千乡万户”科学安全用药培训15场、病虫防治技术培训30场,培训种植户2000余人次,培育专业化防治组织45家。

通过技术培训,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安全用药意识,农户种植水平和用药使用水平显著提高,营造了全民知药、懂药、科学用药的良好社会氛围。下一步,宣汉县将持续推进植保科技创新,构建现代植保服务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宣汉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