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我市举行“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市直单位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食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方兆淼,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杰军,咸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佘中宏,咸宁高投集团财务总监付强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季度18个食品饮料产业项目签约

今年一季度全市有18个食品饮料产业项目签约,总金额达251.9亿元。目前,全市食品饮料产业招商引资和新改扩建项目达到70个,重点项目包括冷链食品产业园项目、中部饮料创新孵化基地项目、德国精酿啤酒生产基地项目、正大集团肉制品加工项目等。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方兆淼介绍,我市高度重视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201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食品饮料产业“一瓶水”工程,着手打造世界食品饮料生产基地。2022年,我市食品饮料产业联盟成立,建立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五图”作业,高位推动产业发展。2024年,楚之饮(维维豆奶)、天府烤卤、酿之道酒业、湖北巨燃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项目落户咸宁,我市食品饮料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338.79亿元,产出饮料超70亿罐,国内食品饮料先进生产基地初具雏形。

今年,我市将大力实施“五大行动”,食品饮料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召开多轮推进会议,组建工作专班,印发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和目标任务清单,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我市食品饮料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提出的总目标是:到2027年,全市食品饮料产业产值实现翻倍,达到720亿元,今年的产值目标是420亿元。

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5+4”现代产业体系,将食品饮料产业定位为突破性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致力于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从建圈强链、产区培育、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发力,成功打造了涵盖产品研发、包装、制罐、加工、检测、销售等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条,实现了食品饮料产业的全面发展。

五个方面推进食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食品饮料产业作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我市从突出招商项目建设,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加快供应链体系建设,开展企业精准帮扶,强化要素保障等五个方面全力推进食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杰军介绍,突出招商项目建设,聚焦产业突出优势、潜在空间与短板弱项,精准招引一批“引领型”“互补型”“填空型”企业,作为今年瞄准的招商重点。重点推动建设咸安区以温氏佳丰、窑鸡王、贺胜汤业为代表的肉鸡加工产业集群,嘉鱼县以水产品和潘家湾蔬菜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赤壁市的青砖茶产业集群和以时间种子、旺鹭、思贝林为代表的饮料产业集群,通城县的白酒、豆制品和油茶产业集群,崇阳县的康恩萃大健康食品和以麻花为主打的零食加工产业集群,通山县的水果加工产业集群。

同时,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支持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推动中小企业做精做优,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壮大“小巨人”企业,塑造单项冠军企业,实现食品加工从小作坊向“精工坊”蜕变。

另外,加快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我市食品饮料产业供应链平台功能,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产供销对接活动,支持生产销售企业线上线下同步拓展渠道,充分利用已落地的京链物流、言希传媒等新业态新模式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建设区域性交易中心,扩大本地交易和产品出口。开展企业精准帮扶,强化要素保障。加强政策对接,积极争取上级配套政策,加大向上争资力度,对食品饮料产业重点项目予以支持。

创新开展“创业首护人”行动

我市创新开展“创业首护人”行动,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经营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

“创业首护人”,是指市场监管部门作为包括食品饮料行业在内的经营主体出生的首个见证人,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痛点和难点问题,有义务帮助他们在获得政策和资源方面和人社、税务、银行等部门对接,从而实现生得顺、长得快的目标。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勇介绍,创业首护人行动具体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五个一”。

“一个会客厅”,在市民之家设置“创业首护人会客厅”,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和部门互动的平台,从而把相关单位的资源整合起来,联合为创业者提供一揽子服务,解决创业者在发展方面难点和堵点问题。

“一套指引”,梳理、汇总、集中各类奖补和惠企政策,编制产业扶持政策清单,供企业了解和享用,让政策在主体出生时就如影随行。

“一批载体”,以基层市场监管所为主体,基层金融机构为支撑,市直多个部门和第三方中介机构为服务成员,形成“1+1+N”资源体系,及时解决创业者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支队伍”,建立了一支包括人社、税务、退役军人事务局、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跨部门服务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前瞻性、持续性、导向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辅导和咨询服务。

“一码入企”,规范涉企检查,推行综合查一次,特别是对重点企业的检查实行扫码入企,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目前咸宁主城区有270家重点企业、1112名执法人员列入了扫码检查库。

集聚食品饮料规上企业29家

近年来,咸宁高新区推动食品饮料主导产业集群化、突破性发展,先后引进红牛、黄鹤楼、今麦郎、奥瑞金、元气森林、安利等世界500强和行业标杆企业,集聚食品饮料规上企业29家,吸引雀巢、百威、怡宝等400多个知名品牌合作,形成了集生产、包装、研发、检测、营销、物流等上下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条和良好产业生态。

作为全市食品饮料产业的主战场,高新区如何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 咸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佘中宏从招商引资、企业培育、产业创新3个方面作了介绍,在招商引资方面,“招大引强”,目前正在重点跟踪洽谈的有大窑嘉宾、加多宝灌装、王老吉软饮等生产线和销售中心项目。“招新引优”,通过政策支持招引代加工品牌在园区自建生产线、自主运营,力争把更多项目、产值、税收留在咸宁,目前正在跟踪对接三得利、东鹏特饮等企业。“招群引链”,依托奥瑞金、元气森林等开展产业链招商,持续挖掘上下游企业资源,力争引进百龙创园等软饮代糖类和育才玻璃等包材配套企业。

在企业培育方面,主要在项目建设、政策资金、企业培育上发力。加快推进投资60亿元的冷链食品产业园项目,新建25万㎡厂房、5万㎡冻库,力争引进50家食品饮料企业入驻。加快推进天府食品、巨燃科技等15个投资40余亿元的食品饮料项目建设,力争早投产、早达效。深入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和入规纳统攻坚行动,强力推进29家规上食品饮料企业全面发力、满产达效,力争培育规上企业19家。

在产业创新方面,打造研发中心、中试平台和供应链平台。引进元气森林研究院,投资5亿元建设华中健康饮品研发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面向全行业提供配方研发、工艺设计、新品发布等解决方案,持续推进新品孵化。与元气森林合作投资6000万元,积极打造华中首个大型完备的饮品中试平台。推动组建饮料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整合上下游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提供撮合交易、融资授信、市场推广等服务。

食品饮料供应链平台交易额8.25亿元

为赋能“5+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正大力推进全市建设多领域多层次供应链平台体系,其中我市食品饮料供应链平台已正式上线,该平台已入驻企业287家,累计实现交易额8.25亿元。

我市食品饮料供应链平台由高投集团负责建设和日常运营管理,依托高投集团全资子公司——华通供应链公司,开展供需双方线上线下撮合交易,已与黄袍山、楚之饮、景源生物、小码大众、好吃佬、芽旗香等食品饮料企业和经销商开展合作。

咸宁高投集团财务总监付强介绍,该平台依托省供应链公司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推动食品饮料原材料、生产企业、经销商等主体上线用链,不断充实平台资源。目前,正在拓展中储粮、百事可乐、良品铺子等客户,力争到2025年底,平台入驻主体超过1000家。同时,加快推进食品饮料金融仓建设、物流公司组建、华中饮品研发基地建设、高新冻库冷链建设,完善供应链产业功能的硬支撑,为食品饮料供应链提供统仓共配、物流运输、检验检测、小试中试、冷链仓储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同时,咸宁高投集团会同市市场监管局、省供应链公司组建地推团队,加大食品饮料供应链平台的地推力度,提升平台知名度。完善平台的线上支付、交易结算、企业展示等功能,不断优化用户的体验感。同时,大力开展供需对接,不断拓展市场资源,带动更多的食品饮料进入咸宁,支持咸宁的食品饮料走向全国。

(记者 吴青朋 通讯员 刘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