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数字化改革实践”
是《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2025年关注重点之一
将展示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
呈现区域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
亮点举措 特色成效 示范经验
陆续推送,敬请关注:
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长宁区,
广州市白云区,广东省深圳市,
湖南湘江新区,浙江省温州市,
安徽省芜湖市……
安徽省芜湖市:数字化赋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者:李兵 安徽省芜湖市教育局
肖玲、方媛 安徽省芜湖市电化教育馆
随着教育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师们有着更新专业理念、扩充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等多方面的新诉求。芜湖市以数字化重塑教师发展新生态为价值旨归,以数字技术嵌入为发展逻辑起点,以循证教师评价体系、明晰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为实践路径,形成以数字画像构建“1+3+N”的教师培养体系。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教育数字化作出专门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新时代新征程,要以教育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构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必须突破传统教育制度体系的路径依赖,准确把握发展目标,以数字变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面对这一时代变革,不断重构的教与学新样态、以专业化发展为主线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呼唤新模式、新动力和新生态,为教师群体的终身学习与发展赋能。因此,充分融合和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和重塑教师发展路径,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任务。
数字化赋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芜湖路径
1.以重塑教师发展新生态为价值旨归
(1)新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现实
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卷)作文题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个作文题是对学生的拷问,也是对教师的拷问: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的问题是少了还是多了呢?因而,如何应对这场新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挑战,是摆在教育人面前的时代课题。
5G、高带宽、低时延、高容量,改变时间结构和教育形态;物联网、万物互联,改变感知和数据采集方式;大数据、数据挖掘实现数据增值,改变教育教学决策模式;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改变教育主体关系;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改变学习体验和认识模式;智能操作系统、分布式,改变教育互动方式;云计算、资源共享、高灵活性、可扩展性,改变教育建设模式。这一切促使教育环境从“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教学从“经验型”向“数字支撑型”转变、学习从“统一化”向“个性化”转变、资源从“被动寻找”向“主动推送”转变、管理从“垂直管理”向“扁平化”转变。
(2)数字教育环境建设赋予教师专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芜湖市经过统筹规划和持续建设,形成了集平台、硬件、软件系统以及专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数字教育环境,已成功构建芜湖智慧教育大平台,并依据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联通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皖教云、县区智慧教育平台、学校智慧教育平台,形成了教育服务与治理的闭环,消除了教育数据孤岛现象。目前,芜湖市已100%建成智慧学校,班级多媒体覆盖率达100%,每百名教师和学生拥有的移动终端数分别为32.9和32.1。芜湖智慧教育平台搭载了254个应用系统,其中市级应用达68个,区级应用60个,校级应用126个,实现了数据采集的无感化和汇聚智能化。数字化教育环境的形成有效促进了教师数字意识和数字素养的主动提升。
(3)优秀教师群体引领教师价值认同
在芜湖智慧教育平台上设立了“卓越教师”专栏。这些优秀教师团队均来自各级各类学校,专栏详细介绍了他们的业绩和工作特色,让普通教师感受到标杆就在身边,从而激励他们向标杆学习,树立教育家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从而形成教师职业价值追求。
2.以数字技术嵌入为发展逻辑起点
(1)泛在式学习空间促进自主学习
芜湖市在推动教师自主学习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拓展了教师学习的时空和路径,打通了电视、手机、移动端、PC端的学习路径,使教师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其次,完善了教师学习的相关课程,在平台上建设了包括理论、技术、教学实践案例和深化应用创新等共计148门数字素养课程供全市教师学习。此外,平台还提供了自主学习微课(分模块、分角色对所有学习技术提供了操作微课)。例如,智慧管理系统中的智能排课模块为全市中小学教务主任和教务人员提供了微课,芜湖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审查系统也为教师提供了微课。从2022年至今,区域共开展了自助式培训901场,参与总人次超9.2万人次。
(2)体系化资源保障发展需求
芜湖市借力芜湖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建设了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教育数字资源体系。
一是构建了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为目标的区域学科优质资源。以教师“在线备课”为例,平台已沉淀教师备课资源(含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微课和检测习题等多种类型)高达1990万余件。
二是构建了伴随式教学的与国家课程配套的“阳光云课”资源,目前涵盖了210多门优质课程、5500余节教学视频。
三是提供了以提升教师研究水平为目的的三方资源,如中国知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
四是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研修服务功能,如直录播教研、集团教研、集体备课、名师工作室及教研课题等功能板块,重构教师教研新形态,开启教师教研新模式,助推教师教研数字化、精准化、个性化发展。
此外,还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市直属学校按照每25个行政班1名技术人员的标准配备了专业的技术人员,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供了专业保障。
(3)实证性数据明晰发展现状
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阶段特点,利用可视化的实证环境,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技术,对全体教师进行客观评价和科学诊断。通过对比不同教师的教学即时数据,可以实证目前教师的专业水平,洞察其教学技能的短板,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例如,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业评价系统、录播听评课系统,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相同学科不同教师的实验教学数据,发现教师个体在实验教学中的短板,并据此制订专门的研修活动和集体备课计划等以提升教师能力。这些分析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还能为学科教研组组织相应的教研活动提供依据。
2023-2024学年,芜湖市中小学使用智慧教研模块共进行了校级教研活动5615场,其中集体备课3342场,专题研讨1431场。这些教研参与数据不仅同步到教师的数字档案中,还为学校搭建教师成长所需的数字资源、打造校内数字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持。
3.以循证教师评价体系明晰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芜湖市通过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分析、呈现技术,建立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数字档案,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专业成长等数据进行全过程、伴随性循证采集,推动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芜湖市教师的业务档案记录了教师基础信息、学历资历、教师能力、教师业绩、教研科研等5个方面42个维度的内容,形成一个由外到内伴随式的教师业务档案,整个成长数据链为教师发展循证筑牢基础,实现对教师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行为等教学素质,学情分析、校本研修、班级管理等学习素质,项目申报、课题研究、成果产出等科研素质,荣誉、奖励、表彰等示范素质,以及其他方面数据的集成分析和常态化评价反馈,支撑教师培养过程走向动态优化。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芜湖市已初步形成基于“意识形态”“服务业绩”“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的“四维”教师评价数据模型(如图1)。芜湖智慧教育大平台内嵌敏感词屏蔽系统和教师备课系统,通过标准接入和伴随式采集汇聚“四维”数据并构建教师评价数据模型,利用模型和算法,建立教师个体和群体画像,促进教师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图1
通过数据链可以循证教师发展的轨迹,预测教师发展的趋势,扬长教师的特色,培养多元化教师人才队伍。例如,可以通过不同教师教学的特长,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各种教师人才队伍,如科技创新教师队伍、竞赛辅导教师队伍、学困生培养教师队伍等,以教师多元化特长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培养不同类别的创新拔尖人才。
数字化赋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规划
1.以教师画像构建“1+3+N”的教师培养体系
芜湖市在构建一套全面而深入的教师培养体系时,特别提出了“1+3+N”的模型,旨在培养出既具备教育家精神,又拥有全面素养和多元化能力的卓越教师团队。其中,“1”指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3”指加强教师的教学规范、学科素养和数字素养,“N”则代表打造多元化的卓越教师团队。
区域将进一步加强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做法如下:①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职业追求,强化教师的数字化意识和数字社会责任。②持续性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③进一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数字化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等应用能力,创新基于数字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方式,探索更多符合数字化时代特点的教学模式。
2.持续打造“‘皖’美教育·智学‘芜’优”的教育品牌
聚焦应用、注重成效,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性、教师教学的精准性、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家校共育的协同性。打造“‘皖’美教育·智学‘芜’优”的数字化转型芜湖模式(如图2),实现“教师‘智’教,让教学更加精准;学生‘智’学,让学习更具个性;学校‘智’治,让管理更加高效;家长‘智’育,让教育更加科学。
图2
其中在“教师‘智’教,让教学更加精准”方面的主要成效如下:
一是依托智慧课堂提高教学效率。2023年,全市中小学校利用智慧课堂开展教学课时数405774节,乡村学校课时数98987节。
二是依托网络电子备课提升备课效率。2023年各县市区教师使用电子备课率均超80%以上。
三是依托学业评价系统实施精准教学。覆盖全市的学业评价系统,为全市教师提供了包含11279.2万道试题的试题库,将日常的作业等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进行伴随式采集,通过对学校、年级、班级、学科、学生的多模块学业及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命题,实现科学的学业评价。2023年全市共有9819名教师使用学业评价系统,共计使用题库出题组卷2.68万次、网络阅卷3180次,查看学业评价63.68万次。
四是依托智慧教研系统进行混合式研修活动。为加快推进芜湖市中小学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2023年共组织线上活动347场,市级培训活动17场,区级培训6场,校级培训324场,覆盖超6.95万人次。仅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芜湖市中小学使用智慧教研模块共进行了校级教研活动3054场,其中集体备课1793场,专题研讨777场。
结语
新时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遵循发展规律,利用数字化赋能,坚持不懈地推进。同时,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一直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不断创新。
本文作者:
李兵
安徽省芜湖市教育局
肖玲、方媛
安徽省芜湖市电化教育馆
文章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年第3期
原标题:数字化赋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芜湖实践
引用请注明参考文献:
李兵 肖玲 方媛.数字化赋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芜湖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03):36-39.
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题
01
上海市长宁区:
02
深圳:创新评价机制引领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03
湖南湘江新区:数据要素赋能教育创新发展
04
浙江省温州市: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区域智慧校园2.0建设推进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
05
安徽省芜湖市:数字化赋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欢迎订阅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