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近日,深圳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同泽学校上演了一场颠覆传统课堂生态的教育实验——三至八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度过了“没有老师的一天”。当教师从“台前”退至“幕后”,学生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生命在自主实践中激活内在成长力。


三尺讲台变为“学生主场”,同学们在课堂上自主自发学习交流。

清晨7点50分,“考勤管理员”已手持记录表,严谨核查考勤。“早读领诵员”声情并茂地带领同学诵读经典。学校各班级孵化众多管理岗位,小学通过“小老师”等制度,初中深度开展“角色裂变”,实现学生从“被管理者”到 “校园小主人”的身份转变。

当三尺讲台变为“学生主场”,课堂形态发生质的飞跃。小学部学生在多学科课堂积极组织参与,初中部构建“去中心化课堂”,学生成为教育过程的 “共创者”,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生动地诠释了“教育即生长”的理念。

尽管午休和课间管理出了些小状况,但经历了不完美,也提升了“心理韧性”,在自我管理中实现一次成长觉醒。

为何敢让学生 “自治一天”?同泽学校德育处周敏华解释:“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我们这次活动构建‘放手管理—放心成长—放眼未来’的育人逻辑,就是要让学生在试错中学会掌舵,在信任中唤醒自觉。”

“放手”不等于“放任”,“放心”需建立在前期充分的规则共识与能力培育基础上。据介绍,学校前期已通过“岗位职责及任务”“每天放手一项” 等前置课程,帮助学生逐一训练规则判定、管理协调、不同问题不同解决方式等核心能力。

通过“没有老师的一天”卡片,同学们纷纷留下感言,写下自己在活动中的职责和角色,对班级管理的观察,及一天当中的收获。

从短期看,这是一次充满勇气的教育创新;从长远观,这是在为培养“能够驾驭自由”的完整的人埋下伏笔。当校园里的“无师日”成为“成长觉醒日”,教育便真正走向了“不教之教”的更高境界。当“无师日”转化为常态化的成长契机,校园里或许还将诞生“没有铃声的一天”“没有午休(食堂)阿姨的一天”“没有清洁工的一天”……

来源:深圳特区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