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4日讯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地方课程设置,更好发挥地方课程对国家课程的拓展补充作用,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纲要》。

地方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开设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2023年,教育部相继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地方课程功能定位、开发设置要求,提出“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不超过九年总课时(9522个课时)的3%”(285个课时)等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地方课程设置,更好发挥地方课程对国家课程的拓展补充作用,山东省教育厅研究起草了《纲要》。

2023年下半年,面向16市100多所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地方课程实施情况专项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地方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纲要》研制奠定基础。2024年初,结合教育部相关要求和我省实际,明确《纲要》总体思路:一是调整门类,设置一门综合课程,在部分年级开设,压缩课时总数;二是优化内容体系,着力改变地方课程缺乏本省特色、本土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三是优化教学方式,通过跨学科项目组织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四是提供必要的实施建议和工作保障。基于以上基本思路,起草完成《纲要》初稿。初稿形成后,组织了5次专题研讨,面向16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部分中小学校征求了意见建议,邀请省内外课程教学专家进行专题论证,征求教材委成员单位和专家委员的意见建议,对文稿进行修改完善。2025年2月,经厅长办公会研究审议通过,并报分管省领导同意后,正式印发。主要内容如下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纲要》明确了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的性质,即凸显地方特色,注重跨学科整合,强化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相联系,注重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本土性等特点。课程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聚焦核心素养,落实因材施教;突出本土优势,挖掘育人资源;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实践探究。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纲要》指出,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文化理解、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和责任意识为目标,围绕特色文化、自然风貌、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等4个板块,系统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山东地域特色的内容,有机融入重大主题教育,并依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螺旋式上升设计。

(三)课程开设与实施。《纲要》明确了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开设1门,面向3—8年级学生,每周1课时,每学年不超过30课时。课程以跨学科项目探究方式开展,可与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校本课程等整合实施,内容统筹安排,课时打通使用。课程实施要注重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明确探究问题,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形成物化成果,激发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

(四)课程管理与保障。《纲要》要求,由省教育厅统筹规划地方课程建设,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课程实施。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优化教材建设,把好政治关,合理编排内容。持续强化教研,丰富课程资源供给,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注重加强教师培训,探索多元评价,推动课程持续优化。

闪电新闻记者 苏佳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