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东以《曾国藩家书》为蓝本,用 8 页毛边纸抄录出行书作品。作品形式独特,内容与形式结合,体现其深厚书法功底。在 “上林杯” 书法海选活动中,刘爱东凭此作品获银奖,这是对他书法技艺的肯定。
这件作品为手札形式,展现作者小品式书法创作的细腻精致。它巧妙融合行书与草书,发挥两种风格优势,笔触流畅,与草书的自由奔放相互映衬,体现作者在书法艺术上的非凡才华与独到见解。
行书创作节奏把握流畅,情感细腻。刘爱东这件作品,笔触提按有果断力度与优雅气质,带来清晰坚定的视觉冲击。转折从容,墨色有枯槁、润泽变化,透出自然真实美感,让人欣赏时体会到超脱世俗的高雅气质。
刘爱东获奖作品,灵感和源泉来自古代书法大师杰作,如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刘中使帖》《鲁公三表》《祭侄稿》等。他吸收精髓融入创作,作品纵逸风格有《圣教序》《书谱》痕迹,实现跨时代艺术关联。
其作品用笔方圆、刚柔兼具,线条浑厚强劲,传承颜真卿行书圆转遒劲笔法,变化丰富,有力且具舒和美感。结体宽绰自然、疏朗有章法,字间顾盼呼应,整体布局和谐。
近年来,颜真卿行书在书法界流行,不少书法家学其风格。刘爱东这件作品,是学颜真卿行书的佳作。作品笔法娴熟、行笔流畅,字形具美感,令人印象深刻。此美感非壮美,是柔美中含独特力量与韵味。
颜真卿书法浑厚质朴、大气重拙,与王羲之书法不同,在王羲之之后形成另一书法流派,和晋人书法差异大。刘爱东书法,继承颜真卿笔法,未全吸收其拙朴特质。很多字形处理上,可见王羲之书法影响,非颜真卿风格。刘爱东融合两大书法流派特点创作,作品有颜真卿的精巧、王羲之的韵味,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颜真卿行书用古篆籀笔法,点画饱满、古厚沉着。刘爱东作品追颜体风格,未得精髓。不足有两点:对颜体审美认识不深,对颜体字帖字数掌握不足。
其一,刘爱东作品点画不厚,影响力度与质感。颜体点画饱满,刘爱东下笔轻,点画缺拙朴感。
其二,刘爱东笔法乱。颜真卿外拓、王羲之内擫笔法风格不同,刘爱东作品混用,风格冲突,破坏整体和谐。
颜真卿行书流畅美观受今人追捧,楷书受关注少。学书法若没扎实楷书功底,只学行书是舍本逐末,难达艺术深层境界。
刘爱东书法受颜真卿影响,在细节处理和风格把握上有问题,与他唐楷功底不足有关。
杨吉平评价刘爱东获奖作品,指出笔力不够、气息不稳、重华丽轻质朴。这既点明刘爱东作品缺陷,也启示其他书法爱好者:追求书法艺术,不能只重形式美,还需掌握内在精神与技巧。
杨吉平先生分析刘爱东作品不足,给出建议。他认为刘爱东行书有一定水平,但提升书法水准需强化基础。
杨先生称,刘爱东书法整体方向对,重新钻研颜真卿楷书更好。这能让他了解颜体风格精神,借楷书训练增强笔力与结构把控力。楷书是书法基础,对提高行书力度质感重要。刘爱东练颜体楷书,能锻炼提高点画厚度与笔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