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区域农业产业升级对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陕西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农业产业升级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成功经验不仅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以下将详细阐述陕西省农业产业升级的六大核心路径,并结合最新实践案例与数据,分析其创新性与可复制性。
主体内容
特色产业精准培育,打造区域品牌矩阵
产业集群化发展:陕西省以苹果、猕猴桃、奶山羊等特色产业为核心,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了全球领先的产业规模。根据相关数据,洛川苹果通过“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实现了亩均收益超万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 1310 亿元。榆林市打造了苹果、肉羊等 4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带动了 18 全产业链项目振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助于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是陕西省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品种与技术迭代:陕西省积极推广“秦脆”“瑞阳”等苹果新品种,在猕猴桃种植中实施“四改五提升”技术,使优果率提升至 90%以上。杨凌示范区培育的抗旱小麦“西农 979”,单产提升 15% - 20%。品种与技术的迭代更新,为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科技创新深度赋能,重塑生产效能
智慧农业场景应用:在智慧农业方面,鄠邑区农机协同平台实现了小麦耕种收机械化率 98.5%,每亩节本增效 200 元;大荔县建成县域级农业数字大脑,灾害预警准确率达 95%。智慧农业场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风险。
种业与生物技术突破:杨凌种业创新实验室培育的高油酸油菜“秦优 33”,含油量达 66%;榆林市推广“五良协同”模式,使粮食单产贡献率提升至 86%。种业与生物技术的突破,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全产业链价值提升,推动三产融合
加工与品牌延伸:静宁苹果开发了脆片、果醋等 112 种深加工产品,商品化率达到 85%;眉县猕猴桃通过“职业农民 + 科技特派员”体系,实现标准化种植覆盖率 90%。农产品加工与品牌延伸,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农文旅融合创新:西安袁家村年接待游客超 800 万人次,将军村通过“文旅 + 农业”模式实现村集体年收入 20 万元;榆林千村光伏行动年均增收 8.5 万元/村。农文旅融合创新,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激活要素潜能
主体多元化发展:汉阴县“国企带镇村”模式培育了 147 个集体经济强村,村均收入 50 万元;榆林市培育了 312 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农户增收。新型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社会化服务支撑:鄠邑区打造“1 + 3 + 6 + N”农机平台,太白县通过技术培训建立稳定的订单农业体系,培育了万名数字新农人。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的完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生态与绿色转型,构建可持续模式
循环农业实践:商南县“生态 +”模式提升森林覆盖率至 88%,户均年增收 1.2 万元。循环农业实践,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技术应用:延安苹果园碳汇计量体系年固碳 45 万吨,探索“生态账户”交易机制;旬邑县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 30%、节肥 20%。低碳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制度创新与政策保障,破解发展瓶颈
土地制度改革:高陵区“三块地”改革实现土地流转率 62%,陇县整合 5.8 万亩耕地发展有机农业,提升亩均产值 3 倍。土地制度改革,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资金与人才投入:榆林市设立 12 亿元南部产业振兴专项资金;杨凌示范区建成 13 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培养草莓专业技术人才覆盖行业。资金与人才的投入,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
综上所述,陕西省农业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表明,以特色资源转化形成比较优势、制度创新激活要素潜能、科技赋能重构产业形态为核心抓手,能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在特色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三产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生态绿色转型以及制度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实践,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然而,目前陕西省农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种源自主可控方面,当前种业对外依存度为 35%;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化肥使用强度超全国均值 8%。未来,陕西省应在这些领域持续突破,加强种源研发、推广绿色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的农业产业升级模式为西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尤其在县域经济协同、农文旅融合、碳汇农业等领域具有示范意义。其他地区可以借鉴陕西省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