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风暖燕呢喃,田间农事忙成诗。北京地区春耕、春管全面铺开,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然而,气温的快速攀升,也让蚜虫、红蜘蛛等农作物害虫悄然活跃,犹如潜藏的“破坏分子”,对小麦等农作物的茁壮成长构成很大威胁。
幸运的是,在北京的农业战场上,一支支训练有素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正蓬勃发展,2024年本市38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作业面积超过100万亩次,服务合作社、小农户等对象3000余个。植保专防组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对农作物的保护力度持续增强,切实为京郊农业丰收筑牢坚实防线。
为在这场与病虫害的持久战中占据主动,市、区植保部门积极行动,助力植保专防组织提升实力。首先,精准把脉春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态势,及时向专防组织推送测报信息,为其提供防治决策的“指南针”;其次,悉心指导专防组织储备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守护农作物生产安全的同时,兼顾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再者,针对全市专防组织,大力开展施药器械的全面维护升级行动。共计发放7000余个高品质喷头,涵盖喷杆喷雾机喷头与无人机专用喷头,确保“武器”精良,助力防治工作事半功倍。此外,为推动京津冀植保协作,精心编制三地专防组织名录,共计500余家,打破地域界限,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互通,提升跨区域的联合防控和应急防控水平。
知识培训也是关键一环。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市“科学安全用药-农作物病虫害专防组织技术培训会”云端举行。来自中国农科院植保护所、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围绕“农药高效安全使用、北京市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北京市农作物病虫害抗药性监测情况、植保无人机科学安全应用”等技术开展培训,京津冀植保同仁及专防组织130余人齐聚一堂云端充电。
专防组织负责人表示,通过培训他们进一步意识到,植保绝非简单的喷药治虫,是一门需要精细钻研的科学。如今,掌握了先进的无人机操作技巧,让药剂喷洒更均匀高效,极大提升作业效率;知晓了最新的抗药性监测成果,往后在选药用药上便能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投入造成资源浪费,防止因用药不当致使病虫害愈发猖獗。有技术人员谈到,要将所学传授给同事,让大家都能以更专业、更科学的状态投身到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中。
专防组织负责人表示,该组织将凭借“内外兼修”的扎实本领,为京郊大地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让每一寸农田都在精心呵护下孕育出丰硕果实,助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