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上有些大师为人十分低调,他们的字随处可见,但名气却不大,比如建国初期“标准字体”的书写者徐之谦、最受欢迎的输入法字体之一“舒体”的创造者舒同等、“中华烟”的书写者陈烟桥等,他们都是字出名人不出名。
而与他们相比,还有一位书法家更是如此,他的字14亿中国人都见过,而且我们每天都离不开,世界各地都能见到,此人就是马文蔚。中国人民银行的题写者就是他,而人民币上就印着他的字。
马文蔚,1904年12月28日生于山西阳曲县黄寨村一户普通人家,他的父亲是私塾先生,对四书五经颇有研究,还擅长书法。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马文蔚养成了吃苦耐劳、热爱读书的习惯。十七岁时,他顺利考上太原国民师范大学,后又进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深造,
毕业后,马文蔚回到太原,因才学高且能写一手好字被阎锡山重用,担任驻南京第三集团军办事处秘书、监察院秘书等职务。阎还安排给他一个任务,就是到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文书处担任副主任,书写纸币上的文字。
新中国建立后,马文蔚先后在山西省文史研究馆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邀请他书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元、角、分、壹、贰、叁、伍、拾”等字,一直沿用至今。虽然他的字出名了,但由于为人低调,他始终没有宣传自己,直到今天知道他的人都寥寥无几。
马文蔚自幼学书,以欧阳询楷书为启蒙,又兼取李邕、赵孟頫、舒同等人笔意,并从《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碑》等碑刻中汲取养分,他的字既有帖之灵巧细腻,又有碑刻的雄健扎实,刚柔并济、巧拙互见,值得细细玩味。
马文蔚的“中国人民银行”等字以魏碑楷书写法为基础,起笔扎实内收,藏起锋芒,行笔中锋,笔画刚劲有力,提按有致,如“中”字的竖画,笔直挺拔,给人以坚实稳定之感。笔画粗细有明显的变化,转折处或棱角分明,或圆转灵巧。
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国”字的“口”字外框浑厚饱满,内部笔画呼应有序,呈现出端庄而不失活泼的态势,各个部分相互呼应,比例协调,给人以和谐且庄严之美。中宫紧实而四面开张,以横取势,呈辐射状,整体体现出严谨大气、宽博庄重之美。
马文蔚始终以文史研究、书法创作为业,从未举办过展览,更不是书协会员,但他的字被大众认可,早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