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奕教授给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看诊




ARTEVO 800 3D数字导航显微镜

特约撰稿 薛蒆 左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眼科疾病的防治需求日益增加。社会办医眼科机构快速发展,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良好的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上海大学医学院附属眼科中心(上海普瑞眼科医院)凭借其鲜明的“内功”特色,广泛吸引优秀人才,创建品牌专科,打造“全年龄段、全眼科病种、全流程”的优质服务。

产学研深度融合

坐落于长宁区茅台路的上海普瑞眼科医院是一家经上海市卫健委批准、按照三级专科医院标准建设的大型现代化连锁眼科医院,配备百张现代化病床,年均手术量超2万台,吸引到了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

2025年,上海普瑞眼科医院迎来历史性跨越——和上海大学医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更名为上海大学医学院附属眼科中心。依托上海大学医学院的学科优势,这家深耕眼科领域十余年的眼科专科医院正式开启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新篇章——医院通过设立上海大学医学院眼视光研究中心,构建起覆盖近视防控、屈光矫正、白内障超声乳化、眼底病诊疗等全领域的临床研究体系,医工交叉创新成果显著。

“医院的学科发展得到了公立医院的大力协助,学科建设对标国内三甲专科医院。在与上海大学医学院强强联合之后,医院的疑难眼病会诊中心更是汇聚了来自国内三甲医院的权威专家,形成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上海普瑞眼科医院院长肖建业表示。

作为上海大学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医院还创新推出“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临床导师由著名眼科专家卢奕教授、王方教授领衔,科研导师则来自上大医学院智能医学诊疗、新药研发等前沿实验室。这种产教融合机制已初见成效,2025年初开展的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研究项目,正是依托医学院的生物医药研究院与医院的临床数据库共同推进。

医院建立了“基于5G技术的远程诊断信息平台”,该平台融合了5G、裸眼3D显示技术与专科诊疗场景,首创了三大核心平台,包括远程诊疗平台、手术指导平台和智能诊疗平台,这一平台不仅提高了远程诊疗的精准性和效率,还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

在普瑞眼科的手术室里,智能导航系统辅助下的个性化屈光矫正手术,将误差控制提升到0.01毫米级精度,这一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而医院多个技术项目,尤其是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屈光性白内障和老视矫正、3D导航下视网膜手术等已在国内领先,并与国际接轨。

45岁的李先生(化名)是一位高度近视患者,近年来视力逐渐下降,眼前出现大量黑影,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他被诊断为视网膜脱离,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医院专家团队为他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并决定采用3D数字导航显微镜技术进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手术中,医生通过3D技术清晰地观察到视网膜的每一个细节,精准地进行了玻璃体切除和视网膜复位操作。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手术时间比传统手术缩短了约30%。术后第一天,李先生的视力就有了显著提升,眼前黑影消失,视力恢复到0.6。

患者小赵(化名)患有高度近视,视力逐渐下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来到上海大学医学院附属眼科中心后,医生为他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利用海德堡OCT等设备精准评估了他的眼底情况,用术中导航RESCAN 700为他实施了个性化屈光矫正手术,术后小赵的视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坚守公益初心

作为一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医院成立至今始终坚守公益初心,牢记社会责任和使命。医院积极开展各类眼健康公益活动,“关爱公交司机眼健康公益行动”便是一大亮点。据院方介绍,公交司机由于工作性质缘故,他们长时间用眼,且夜间行车对视力要求极高。为此,医院向1000余名公交司机派发了墨镜,并为他们定制了夜间视觉功能筛查。

考虑到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许多眼疾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医院在上海普瑞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展“点亮明眸——眼健康公益行动”,先后走进新疆、西藏、云南、青海等偏远地区,为当地1万名中小学生、中老年人开展眼健康检查、配镜,500名孩子得到了公益手术治疗。

同时,医院积极参与上海市慈善基金项目,在“白茅岭爱心光明行动”中,为数百名白茅岭农场的白内障老人实施手术。这些老人中,有的已经多年未能看清这个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的公益项目并非简单的医疗救助,而是与科研紧密结合,形成了“服务—数据—科研”的良性循环。例如,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黄斑病变早筛系统、覆盖200所学校的青少年眼健康档案云平台等,这些项目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还为医学院的公共卫生研究课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坚持做公益,这些项目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其中,“明‘眸’新时代,‘睛’彩公益行”项目荣获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十大优秀公益服务项目”;荣获第八届上海市“慈善之星”称号,先后获得“上海市十佳公益伙伴企业”“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精神文明十佳好事”等荣誉。

聚焦“一老一小”

视觉健康在孩子的学习中非常重要,视觉功能缺陷会影响孩子的阅读速度、学习和理解能力,从而引发学习困难。普瑞眼科医院创新诊疗方案,率先开出“视觉与学习困难门诊”,专门针对有需要的患儿,开出精准的视觉训练方案。

6岁的涛涛被妈妈带来门诊。他的眼睛有点斜视,上下楼梯还特别容易摔跤。医院诊断涛涛有视功能异常,一只眼睛为间歇性外斜。医生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非手术治疗的视觉训练方案,通过操作一台眼动仪,让涛涛通过“玩游戏”“看动画片”来完成视功能训练。

“对比传统、较为枯燥的视觉训练,这种通过玩游戏、看动画片来训练孩子视功能的方法,更能让低年龄段的孩子接受。”视训师表示。12周的训练后,涛涛的双眼已可以同时看东西。

“根据每个孩子的视觉健康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克服由视觉功能缺陷导致的学习障碍。学习困难与多个因素相关,其中视觉问题恰恰是家长容易忽略的,这个门诊的启动,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专业服务的一项空白。”肖建业说。普瑞眼科在引进知名专家的基础上,关注儿童视力问题的“第一杀手”先天性白内障,并成立了先天性白内障诊疗中心,持续推动相关诊疗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2023年8月,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卢奕教授加入普瑞眼科,并出任普瑞眼科集团副总院长,成立卢奕教授名医工作室。工作室团队由7位资深医生组成,客服团队4人。有专人对接服务好患者,整个工作流程也更加细致和高效了。

在肖建业看来,能够吸引卢奕这样的大牌专家加盟,可以说和普瑞眼科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紧密相关,为大咖的加盟打造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医院成立15年,已在眼科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这和我们坚持走专家路线、学科路线的大方向是分不开的。我们的专科都是按照三级医院的专科标准来建设,借力三甲的技术优势,打造我们自己的名医、名科。”肖建业说。

来自云南省的小昊,一出生就被检查出了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了解到卢奕教授在国内最早应用前段玻璃体切割和人工晶状体技术施行婴幼儿白内障手术,家长便带着孩子从云南来沪求医。“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年龄一般较小,手术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粘连,我们运用了前段玻璃体切割微创手法,最终手术十分顺利。”卢奕表示。他在国内最早采取前段玻切+IOL植入的手术方式行婴幼儿白内障手术,并联合改良式囊袋张力环(MCTR)治疗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复发率由90%下降至5%以下。

70岁的老王曾是一名海军航空兵,2022年在一次进藏的旅途中,不慎脚滑摔倒,太阳眼镜镜片刺入左眼,导致眼球破裂,接连在其他医院做了2次人工晶状体复位,可术后效果并不好。凭借极其扎实的手术功底和手术技巧,卢奕教授将老王脱位的人工晶状体取出,置换了散光型人工晶状体固定在巩膜壁上,并从术中的每一个细节入手,确保晶体较好的居中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复查,老王的术后指标都正常,人工晶状体的位置也非常精准。

卢奕的到来带动了整个团队的科研创新水平,团队去年一年就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我们构建了‘双轨赋能’发展模式——一方面对标三级医院建设标准,搭建顶尖专家施展才华的临床舞台;另一方面依托上海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势能,打造从生物实验室到AI算法、5G技术的完整科研矩阵。”肖建业介绍。

站在“健康中国2030”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交汇点上,普瑞眼科正以临床疑难眼病为靶点,以AI大数据、5G远程医疗等智能技术为创新引擎,构建起“临床应用—产业转化”双位一体的智慧医疗新范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