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生物医学转化合作正在不断深化推进。上周末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举行的第三届中法转化医学和精准诊治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与法国的数十位院士专家针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健康挑战以及不断变化的疾病谱系展开讨论,并聚焦近年来日益受关注的非传染病慢病防控工作。
大会主席、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我国慢性病负担沉重,在所有伤残调整生命年中的占比逐渐升高。他援引数据称,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代谢疾病占到了90%的死亡因素。
陈竺还称,我国慢性疾病呈现低龄化趋势,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当中,有多达四分之三的人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5.6%,涉及近4亿人口。农村居民高血压上升尤其严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也高达16.5%,有1.84亿糖尿病患者。
在这一背景下,陈竺呼吁中法合作加强慢病的防控管理,共享生物科技成果与疾病治疗经验,开展国际多中心合作项目,推动更多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落地。
去年1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瑞金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卫庆、毕宇芳和徐瑜教授团队领衔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降压治疗目标研究(简称BPROAD研究),该研究也引起法国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BPROAD研究为糖尿病患者最佳降压目标这一关键的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解答,为全球相关指南共识更新与心血管防控策略调整提供了中国证据。”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主席Jean Noel Fiessinger教授表示。
人工智能在转化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是会议上高度关注的话题。以胰腺癌诊疗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法联合医学院执行院长、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近期发表了“人工智能助力多组学胰腺癌的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法国临床医生对此表达浓厚兴趣。
“借助人工智能,精准诊疗有望改变疾病的全周期管理以及癌症的治疗结局。”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Bernard Nordlinger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