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医院,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倒挂现象:行政、后勤人员比核心技术人员话语权更大,工资更高,医疗、建筑等行业是重灾区;

原本是辅助性岗位却喧宾夺主,能发展得好才怪呢!

1、网传上海两家三甲医院开始清退行政、后勤人员,最高比例为30%

裁员的风已经越过重重行业,吹到了医院,是不是想不明白,像医院这样每天都有挤破头的病人看病送钱的地方,怎么会走到裁员的地步?



据网友今日凌晨发文分享:上海两家三甲大医院开始裁员了,先砍行政后勤岗;

行政类员工合同到期不续签,还有的会被调岗降薪,总之,医院也要开始降薪裁员了;

有的医院里把月薪好几万的行政主管调到了导诊员,工资降到了万元以下;

上海某大医院这次裁掉了30%的后勤人员,就连院长的秘书都被分配到导诊台干活了;

这次上海打响瘦身计划第一枪,也把医疗体系的人员冗杂这个问题摆上了台面。



很多医院,行政、后勤人员数量甚至比医护人员还要多,众所周知,医院不管是看病还是检查身体,医护人员才是核心;

所以,砍掉后勤和行政某种程度上也是好事。

事实上,国家卫健委在去年9月份就曾经对于缩减医院后勤的提案进行了回复;



回复表明,要优化医院内医务人员的结构比例,压缩行政、后勤、辅助等人员,把编制倾斜给医护人员,尤其是儿科岗;

还有三明医改的541政策,即医生工资占50%,护士等工资占40%,行政后勤岗工资不超过10%;



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医院即将迎来人员大清洗,剔除冗余的后勤、行政,医护人员的春天即将到来!

2、医院瘦身是什么信号?

首先,这波瘦身对医护、患者甚至是医院来说都是好事,唯一不好的可能就是清退了一些混日子的人;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少了行政的指手画脚他们反而更加如鱼得水,而省出来的这部分钱不管是投入到培养医生上还是购买设备上,医护、患者和医院都是得益方;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一点,上海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都市,很多政策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只要在上海试点成功了,全国推广只是时间问题,医疗行业改革完,接下来就是别的行业,这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中国经济的下半场从粗放到把控质量的升级,相对应的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后没点真本事想混饭吃的人将无路可走。

所以,与其责怪市场的无情,不如好好锤炼自己,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