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望不到头的玻璃温室大棚里,无土栽培的草莓住进了“三层楼”,一排排钢架种植槽分布错落有致,一体化管道直通槽内,调温、排风、水肥滴灌系统一应俱全……在位于聊城市茌平区的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草莓王国”。
颗颗饱满的草莓不时 “探出”脑袋,采摘一颗,别样的酸甜滋味在舌尖炸开。“相比普通的草莓,我们的草莓获得了更多的二氧化碳供应,这也是草莓品质提升的秘诀所在。”信发农业公司副总经理潘兴旺告诉记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供应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信发的工业废料,实现了资源再利用。潘兴旺指着身后的一条塑料管道介绍,企业将热电厂运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通过管道输送到大棚,提升了棚内草莓的光合作用效果,使得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升。
目前,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草莓、樱桃、鲈鱼养殖三大重点产业,“循环”理念在各产业间体现得淋漓尽致:工业余热通过管道输送到日光温室、玻璃温室及淡水鲈鱼棚,不仅减少了工厂的余热浪费,还降低了工业降温成本和能源消耗;鲈鱼养殖产生的代谢物,经过加工用作樱桃的养料;鲈鱼养殖产生的废水,过滤后用于樱桃的浇灌;鲈鱼的鱼鳞、肝脏经过发酵做成有机鱼蛋白是草莓的绿色营养肥;樱桃修剪的树枝、草莓剩余的基质,用于制作肥料,工业和农业间完成了良性循环互动。
空间就是效益。在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份土地上能够收获三份甚至更多份收成。“三层楼”的草莓,不仅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也将产量提高了近5倍;鲈鱼养殖项目实现了工业化、三层立体高密度养殖,年产量1000万公斤,养殖效率是普通坑塘养殖的60倍;鱼棚的房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绿电”自给自足有余……
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壮大,受益的不只有企业,还有周边百姓。“我们村农民将土地流转到产业园获得了流转金,还能以集体财产入股参与经营分红。”聊城市茌平区乐平铺镇小刘网格党支部书记张玉兵说,在产业园带动下,村里的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为2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以乐平铺镇平东社区为核心,产业园已辐射带动周边十余个自然村。
(大众新闻记者 张文婷 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