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 路
作为一个学佛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何路总觉得自己早已将情执放下,且知人本无生死,只是换个身体而已,否则怎么会有六道轮回!学佛以来,早已不再写作,只是偶尔写几句学佛心得,也是专门为众生解答所问的结果。唯将军在何路心中位置之重,可以代表无数关爱何路的军旅师长。或许这篇文章写完,何路不再写军旅的记忆。
初入军旅,何路举目无亲。可是,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何路的亲人胜过生生世世亲人。在轮回中的那些亲人早已不记得,军中的亲人却如春风般,数也数不尽。
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中从四面八方传来将军的信息,这些信息如强电流般穿透何路的心,让眼泪如江河般决堤。尽管何路知道,这些眼泪不是只为将军一人流的,也是为更多已逝及将逝的军中亲人流的。就让这一次的表达,代表何路对军旅生涯中所有过去及未来将逝的师长感恩之心。因为写完此文,何路将关掉手机,恢复礼佛念佛,诵经听经的佛事状态,无暇顾及任何世事。
尽管将军不是何路第一次接触的军中亲人,正如亲人之多如丝丝细雨,如军旅之歌,穿越心灵时空,只是学佛以后何路才明白,将军和更多的军中亲人一样,本来就是佛菩萨的化身,前世有更深之缘,今生相遇才会情深意切。如此说来,所发生的一切便都在情理之中。
何路只是想,过去生中的这些亲人,怎么都会与何路同时聚集在军中,来关爱何路呢?也许这一生何路本来就是一个太幸运的人,否则又怎么会与佛结缘,能够明白自己的前世今生呢?何路愿所有军中亲人,尤其是如同将军一样,深深爱护何路的师长,以及何路从军前那些更多更多关爱过何路的亲人,都作联想。何路怀念将军即是怀念你们,怀念自己生生世世的亲人,何路没有厚此薄彼之心。
1992年10月部队整编,入伍不到一年的何路接受上级命令,从宁夏守备师贺兰山的连队,调入将军所领导的集团军之前,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将军这样一个人。从一个团的连队到另一个团机关,是军中首长关爱的结果。到了团政治处成为专职新闻报道员,常常深入连队,上上下下釆访各类军中人物,何路便接触到更多的亲人。尽管在宁夏守备师贺兰山的连队,依然有首长从宁夏军区机关,从兰州军区机关来到连队,关爱何路,那只是因为何路曾给军中各类文艺刊物投稿的结果。作为专职新闻报道员,釆访战友,接近各类军中人物便成为何路的本分工作。
将军知道何路曾出身苦难,自从投身军旅就没打算再离开,对军旅之情深如将军,如北京香山秋天的红叶一般时,将军如更多关爱何路的师长一样,顷刻之间便成为何路的亲人。这种磁场的力量,深深连接了何路与将军的心。将军建议何路报考军校。尽管之前也有师长如此建议,可是将军的建议,力量更是无限大,让何路将报考军校的愿力更加扩大。
后来每每见到将军,那种心灵的宁静与温暖,那种无限的力量从将军体内传入何路体内,仿佛神助一般,让何路在工作中处处顺利,永恒祥和。纵使没有与将军说话的此刻,依然仿佛有千言万语从将军的心扉传入何路心扉。
如今想来,何路能够有美好的军旅生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有将军的关爱,师团首长更是深切关爱,这为何路报考军校赢得更多学习时间。本来机关报道员的时间就相对自由,没有连队那么紧张,那么毫无缝际的正规作息限制。如今首长们的关怀,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团政委朱宗立多次在大会上公开表扬何路发表新闻作品,说其数量和质量超过专职新闻干事,何路心中却没有任何沾沾自喜之心。一切都是将军以及在认识将军之前原本就有许多师长关爱的结果。
将军专门叮嘱团首长关爱何路,给何路更多复习考军校的时间。尽管本来就在机关工作,本来就与团首长接触密切,本来就深受团首长的关爱,可是将军,与何路原本无亲无故的将军如此关爱,让出身卑微的何路心中充满永恒之春,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军中的灿烂阳光。
这使何路想起最初的从军之路,正是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霍如璧叔叔的建议。若没有他的建议,何路不会有从军的想法。笔名为牧笛的霍叔叔说部队特别重视文学创作人才,说何路参军一定会受到部队重视。尽管那时何路并不叫何路,何路原本是笔名,只是军校毕两年后,1999年4月加入省作协成为会员之前,因为取稿费每次都要开证明,由原名改成正式名字的一个代称。这也省了许多麻烦。就是后来何路在全国各类报刊及网络发表许多作品,参军前的老师、同学,过去的战友、首长大都不知何路是谁。这为何路保持了清净心,让何路有了更多时间创作,学佛以后更少了许多干扰。
何路现在想来,虽然将军不是何路在军中接触,关爱何路的唯一将军,然而将军不论什么时候,无疑是何路军旅生涯中的启明星,从何路报考军校前就唤醒了何路,让何路心中永远不敢懈怠,不敢偷懒,更不敢作恶,否则如何能够对得起将军的厚爱!这样无亲无故,却如父亲般关爱自己的亲人,何路岂敢为他脸上抹黑!因此在将军逝世之前,何路从来没有告诉部队任何人,自己与将军之间这种微妙的关系,最多是心灵的感应。若没有这种心灵感应,缘何将军逝世十几天了,何路还会泪连连?
军校毕业分配到咸阳军分区工作后,何路又打电话给将军报喜,将军说欢迎再回他的部队,说他的部队都在河西走廊。何路不忍心给将军添麻烦,让将军还要时时处处关爱自己。虽然没有继续在将军领导的部队工作,与将军的联系却从未中断,即使现实中没有联系,心灵的联系依旧,此刻亦然。
1999年4月,将军成为兰州军区参谋长,六个月后又升为军区副司令员,一年三个月后晋升为中将,又成了我所在部队的首长。尽管何路没有再给将军添麻烦,成长为干部之后还是没有人知道何路与将军这种心灵之神交,将军依然如红太阳一样,挂在何路的心灵之中。
1996年1月何路上军校期间,于寒假在《乌鲁木齐晚报》编辑部学习,同年7月暑假又在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驻新疆军区记者站学习。1998年6月何路在兰州军区政治部《西北军事文学》编辑部学习,1999年3月又在总政治部《解放军文艺》编辑部学习半年。同年10月,何路被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借调,参与编写了《光辉的历程—纪念陕西省军区成立50周年》(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版)一书。2002年3月何路被调入西安警备区工作,继续多次被省军区机关借调编写各种电视脚本等工作。这些虽与将军无关,无不是将军激励的结果。每每到了不同岗位,何路总不忘记打电话到宝鸡、到兰州、到北京,向将军汇报,得到将军的鼓励与肯定,又新生了无限力量。
将军曾是放羊娃,何路也曾放过几天羊,虽非专业,亦可因此与将军有相同之处,尽管这不是唯一的相同之处。更多的相同之处是,何路与将军一样有一颗正直的心,一颗充满慈悲的心。否则没有同样的频率,两个人无缘对面不相识。正如许多人与佛无缘,自然不会学佛。何路在写怀念将军这篇小文的全过程,依然在听着师父讲佛经,听着佛号,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佛说人人本来就是佛。何路坚信,将军本来是佛,否则怎么会有如此的大慈大悲,关爱何路这样一个卑微的人!况且,不仅何路,军中凡是接触过将军的战友都知道,将军对于任何人都非常友善,区别只在于自己是否与将军有缘,正如是否与佛有缘。与佛没有缘的人,怎么会念佛!与将军没有缘的人,怎么会感受到将军的伟大、阳光与慈悲!在得知将军逝世的第一时间,何路就作了题为《哀悼郑守增中将》的偈子,现一并抄录于此,以示怀念。
【题记】在何路军旅生涯中,郑守增将军是最难忘的恩人之一。学佛五年,鲜与人联系,纵老首长亦然,实感不敬。然时光短暂,成佛是大事。偶知老首长已于2025年3月26日逝世的消息,往昔顿现眼前,不禁落泪。
将军已西去,天堂已点亮。
年方八十一,奈何离娑婆?
出身放羊娃,挚爱在军营。
对待诸战友,毫无分别心。
纵使位卑人,亦能全心助。
虽未曾相识,相遇如己父。
指点人生路,军中有正道。
君亲如世交,后生亦无惧。
位高身无架,视己若平民。
任谁陌路遇,必当是亲人。
三世因果路,善缘早已定。
佛国无边界,极乐再相见。
(2025.03.31 14:32 西安)
将军于1944年6月出生于陕西榆林市米脂县,享年81岁。自从将军于2025年3月26日18时50分在北京逝世以来,全国人民都在怀念将军。军中泣下谁最多?河西走廊军衣湿。怀念将军最多的是将军河西走廊之老部下,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将军已化作缕缕春风,深入自己曾经战斗过的每个角落,深入河西走廊,深入玉门关每位战友的心。相信将军最终会回归佛本位,何路必将与将军相见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2025-4-10 16:24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