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塞北阳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春耕备耕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一项名为“种植废弃物酵素”的有机肥料施用技术,在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村进行试验推广,展现出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为当地设施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五家尧村依托产业园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产值稳步增长。但随着种植年限延长,重茬问题日益突出,农药化肥残留引发的土壤退化、病虫害加重等问题,成为制约当地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市科技特派员们积极响应农户需求,组建了由8人组成的“设施农业丰产技术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聚焦设施农业重茬治理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服务团以设施农业种植为核心,试点开展“农业废弃物酵素循环利用”技术示范,将滞销瓜果、蔬菜残次品等植物原料发酵制成富含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和有益菌的酵素产品,用于改良土壤结构、提升肥力、增强作物抗性,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从2023年起,市级科技特派员李立团队已在1.3万亩玉米单产提升示范田中试用该酵素技术,平均亩增产100公斤。今年,团队继续推广“特派员+企业+农户”模式,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首期示范面积4亩,后期计划扩大至1000亩,目标是全程不使用农药,结合酵素、化肥和生物制剂,生产绿色蔬果2万公斤以上,亩均增收有望超过300元。

目前,试验区完成定植、打枝作业,酵素随水施入,苗情良好,长势旺盛。科技团队还同步研发蔬菜丰产栽培技术和绿色防控方案,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种植效益持续提升。

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负责人李兰表示,未来服务团将紧盯前沿科技,坚持立足产业需求,以科技为支撑,创新绿色防控技术,探索耕地保护关键技术,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推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农业技术的落地生根、农牧民增产增收,以及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贡献力量。(孙凤舞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