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康岩 通讯员 付琳 谷思维
4月15日,在曲阜市石门山镇大西庄村的青山环抱中,30座银灰色的智慧香菇种植大棚整齐排列,除了3座已经投入生产的大棚外,技术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剩余大棚进行智能控制系统的最后调试。“这套系统能实时监测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还能自动调节通风和喷淋,相当于给农作物装上了‘智能管家’。”山东善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中心主任夏远介绍说,“智能化”的加持,这也标志着传统农业在数字技术加持下迎来质的飞跃。
“每批香菇生长周期约2个月、产三茬,每座大棚采取数字化控制湿度、温度,保障香菇高效循环出菇。”山东善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中心主任夏远介绍说,食用菌养殖前景广阔,其高蛋白、低脂肪特性契合健康饮食趋势,其高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而智慧大棚采用工厂化立体栽培模式,则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云端种菇”。技术人员在控制中心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对30座大棚的远程管理。“不仅能实现短周期、高效益生产,更符合绿色农业趋势。”夏远说。
“年均产量大大提升,出菇周期也压缩了,还能实现全年循环出菇。”谈起“智慧香菇”的发展前景,夏远信心满满。更值得关注的是,该产业园计划构建蔬菜瓜果多元化经营体系。通过推行差异化品种组合与错季种植,建立冷链仓储延长供应周期;探索“菌-菜-果”生态循环模式,利用菌渣作有机肥种植特色果蔬,构建生态循环产业链;开发珍稀菌种与功能型蔬菜组合,延伸深加工链条,既提升土地综合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又塑造绿色品牌优势。“未来,我们将全面打造成菌种研发、智能种植、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在提升附加值的同时有效即降低风险,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夏远表示。
“早上9点采菇,一天工作8个小时左右。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我这个年纪找份工作可不容易。”55岁的大西庄村村民陈丙芹一边采摘着香菇,一边笑容满面地说。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通过“国企+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的模式,让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倍。而在智慧大棚务工的200余名村民中,像陈丙芹这样掌握剪菇、分拣等技能的“新型产业工人”更是占据大多数。
而这也仅仅是石门山镇激活传统农业种植新动能的一环,近年来,石门山镇依托石门山文化国际慢城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创建契机,与曲阜龙头企业善邻农业合作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资建设大西庄生态农业产业园,以食用菌种植基地为核心,建设集菌菇种植、冷藏存储、菌棒生产、农产品加工物流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产业园,培育香菇种植产业工人,带动周边200余人,形成集农产品种植、储存、包装、交易、物流全链条。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