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县旴江生态公益林场森林覆盖率高,林下空间广阔,为菌菇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3月20日,广昌县旴江生态公益林场,工作人员在调试喷灌设备。
3月21日,抚州市利财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无菌室观察菌种培养情况。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林场周边200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
抚州市利财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谢远财在菌棒培养室了解菌棒培养情况。
林下菌菇可使农户户均年增收超6000元。
清明前后,正值春季黑木耳的成熟期,在广昌县旴江生态公益林场老虎塅,杉木林下种植的黑木耳“野蛮”生长,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密密麻麻的黑木耳,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当地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的写照。
旴江生态公益林场森林覆盖率高,林下空间广阔,为菌菇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茂密的树林营造出相对湿润、阴凉的环境,与多种菌菇的生长习性相契合,为高品质菌菇的产出提供了保障。见惯了本地人种莲、产莲的广昌县赤水镇人谢远财,感觉这里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经济,于是在此深耕食用菌产业。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2022年,谢远财成立了抚州市利财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广昌作为莲乡,莲产业发达,我们就思考如何将这一本地特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于是尝试用莲蓬、莲子壳等制作菌棒。事实证明,这一举措不仅让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培育出了樟芝、桑黄、茶树菇等品质优良的菌菇。”谢远财说。
产业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从最初的菌棒制作,到后续的悉心养护,再到最后的采收环节,公司每年生产食用菌3000万筒,产鲜菇700万公斤,产值达1.5亿元,为林场周边2000余户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户均增收超6000元。谢远财告诉记者,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更多市场前景好的新品种,持续加大菌棒培育技术研发投入,探索创新模式,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据了解,广昌县根据不同乡镇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和产业基础差异,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林下经济:杨溪乡依托抚河源漂流景区,打造“林+药+菌+旅”综合示范基地,林下种植中药材、菌菇的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带动了当地餐饮、民宿等产业的发展;塘坊镇大株村流转林地300余亩,发展“三叶木通+食用菌”林下经济模式,先种植生态茶树菇,后在林下中层空间种植兼具观赏、食用、药用价值的三叶木通,再套种椴木香菇和木耳,实现立体种植,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记者 徐 铮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