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人物百家评,悲歌一曲留人间……”日前,由滨州阳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研究中心创排的大型东路梆子新编历史剧《荐官记》首演。

该剧以东汉安帝年间为背景,讲述寒儒王密求官、为官、失官、悔官人生历程,紧扣廉政主题,是一部具有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特色的“清官戏”。

东汉安帝年间,朝廷下诏遍求贤才。寒儒王密怀揣一腔赤诚进京求官,路遇中常侍樊丰,求其举荐为官,因出身寒门无钱孝敬樊丰,求官遭拒。太尉杨震目睹王密求官遭拒经过,看罢王密的治国条陈,觉得此人乃治国贤才,随即荐其为官,任昌邑县令。

王密为官初尚勤政廉洁,郑翠萍状告恶霸张横仁贩卖私盐,杀人害命,王密秉公执法将张横仁按律定罪。谁料樊丰乃张横仁的娘舅,在其威逼利诱下,王密徇私枉法将张横仁无罪释放。

郑翠萍进京告御状途中被张横仁杀害,王密妻子周玉环代郑翠萍进京告御状。朝廷派杨震来到昌邑查办盐铁要案。深夜,王密向杨震行贿,曰:“暮夜无知者”,被杨震以“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者?”断然拒绝。杨震面对樊丰奸党的威胁恫吓毫不妥协,宁被革职仍坚持秉公执法严惩奸佞。

王密幡然悔悟,深知自己罪孽深重,无颜苟活,撞石自尽。


这场演出是东路梆子近半个世纪以来首次推出的原创大戏。从历史上的繁荣、沉寂,到近几年的挖掘、保护,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巧妙融合现代戏剧元素,全方位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观众王长春表示:“剧情充满张力,引人入胜。既有传统戏曲的韵味,又充满时代气息,还有现实教育意义。”

东路梆子,也叫“山东吼”“东路讴”,属于梆子声腔系统,至今已流传300多年。“清代中叶以后,东路梆子在鲁东北多地取得长足发展,常与横笛梆子(今河北梆子)班社同台演出。”山东省戏曲理论家、作曲家高鼎说,为了加以区分,当时,人们把活跃在济南以西及西北的横笛梆子叫作西路梆子,把流布于济南以东的这一支称为东路梆子。

《荐官记》在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东路梆子的艺术特色。通过高亢激昂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将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

《荐官记》导演陈胜介绍,排演这部戏的目的,就是要:一是以戏化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通过观看《荐官记》,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自觉做到廉洁自律、秉公用权。二是以戏育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通过观看《荐官记》,认识到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三是以戏传艺,培养一批优秀的东路梆子艺术人才,创作一批优秀的东路梆子艺术作品。

“与排小戏不同,排演大戏更锻炼年轻人。就拿《荐官记》来说,我们从2024年就投入创排之中,以演带训,演职人员获得了快速成长。”陈胜表示,演出原创作品,演员需要突破固定范式,把自身感受与体验融入人物塑造。

王密是全剧的核心人物,他的命运贯穿始终。饰演王密的张金焕说:“王密的形象复杂而真实,在表演中要准确把握他的心理变化,通过细腻的表演,表现出他的挣扎与悔悟。”


樊丰是封建官场腐败的代表,是王密堕落的直接推手。饰演樊丰的林涛说:“在表演中要突出樊丰的贪婪与阴险,尤其在威逼利诱王密时,需要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与阴冷的语调,展现樊丰的奸佞本质。”

周玉环是演员于华饰演的剧中唯一的女性主角,为全剧增添了一抹温情与力量。

“周康演关公,我三天不上工”“豁上今天不赶市,也要先看梆子戏”……这些民间流传的说法,形象描述了东路梆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繁盛局面。据阳信县洋湖乡西肖家村老艺人讲,20世纪50年代末,该村尚有东路梆子演出人员30多人,常演《双锁山》《破洪州》等20多出剧目。

作为历史上东路梆子演出较活跃的区域之一,阳信县较早开始了对这一剧种的挖掘与保护。“从2007年起,就着手整理东路梆子老艺人口述资料。2016年,阳信县非遗中心成立,开展专项研究的同时,以原阳信县艺术团为班底从事东路梆子演出活动。”中心负责人封波介绍。


“从长远来看,一部新戏的问世、打磨,对于稀有剧种传承发展、人才培养的意义或将超越作品本身。”高鼎铸谈到。这也是阳信县非遗中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除了“以戏促培”外,该县还推动“以师带徒”,聘请戏曲名家、当地老艺人定期对青年演员进行教学、培训,拓宽了东路梆子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同时,探索人才引进“特事特办”机制,与相关艺术院校开展联合培养,为剧种体系化传承和地方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注入内生动力。

《荐官记》的成功首演为阳信的文化舞台增添了亮色,也为东路梆子艺术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未来,东路梆子将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剧目和演出形式,走进观众视野,在新时代舞台上熠熠生辉。

(大众新闻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陈瑞 策划 申红 统筹 王菁华 李忠运 武宗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