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剧协、中国艺术研究院、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旅厅、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剧协、《剧本》杂志、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承办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将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举办。展演将邀请国内相关院团演出罗周编剧的六部作品,分别在梅兰芳大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保利剧院为首都观众献上一场文化盛宴。
3月31日下午,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新闻发布会在江苏省文联召开。发布会上,至今已扎根江苏文化沃土十八载的罗周向大家讲述了近年来戏剧创作情况:“作为一名编剧,我认识到,比起奖项与成就的积累,更应看重作为编剧的立身之本——正如戏剧界常言的‘一剧之本’,我们创作者要深深扎根于江苏大地,只有拥抱地方艺术特色,深入理解院团特质,与表演艺术家们建立血肉联系,才能让笔下的文字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经典与新作共舞,传统与现代交响。展演期间,昆剧《六道图》、扬剧《郑板桥》、越剧《织造府》、闽剧《幻戏图》、昆剧《世说新语》和秦腔《无字碑》六部剧目,将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等剧场精彩上演——4月13日,作为开幕式剧目的昆剧《六道图》将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该剧通过昆曲婉转的唱腔与写意舞台,探讨人性与命运的终极命题;扬剧《郑板桥》(4月14日,梅兰芳大剧院)聚焦清代文人郑板桥的艺术人生,以扬剧的质朴风格还原“扬州八怪”的文人风骨与民生情怀;昆剧《世说新语》(4月16日,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以魏晋名士风流为题材,用昆曲的雅致诠释《世说新语》中的哲学思辨与文人精神;闽剧《幻戏图》(4月17日,梅兰芳大剧院)跨界融合福建戏曲元素,以奇幻叙事揭开古代画师笔下的秘境,探索戏曲与视觉艺术的交融;秦腔《无字碑》(4月20日,梅兰芳大剧院),以秦腔的苍劲唱腔重塑武则天传奇,探讨历史书写与女性权力的复杂关系;《织造府》(4月21日,北京保利剧院)以江南织造府为背景,通过越剧柔美唱腔演绎人生与艺术的碰撞,展现《红楼梦》文化的瑰丽画卷。这些作品均由江苏省剧协副主席、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第四届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罗周创作。作为当代中国戏曲创作的领军人物,罗周的作品以深邃的历史视角、诗意的文学表达和创新的舞台美学,成为连接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的典范。
展演期间,还将举行罗周编剧作品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多位国内戏剧界权威专家,围绕罗周的创作成果展开研讨,推动戏剧理论体系的深化。
据了解,“紫金文化奖章”是由江苏省委、省政府设立,是全省宣传文化领域对个人的最高表彰,旨在激励艺术家扎根人民、守正创新。罗周作为第四届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其创作生涯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注脚——她以“深扎泥土,扶摇云天”的信念,将江苏地域文化基因融入戏剧创作,激活昆剧、扬剧、越剧等传统剧种的当代生命力。此次晋京展演,既是对罗周个人艺术成就的集中呈现,亦是对江苏文艺“高处再攀高”的示范性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