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4月14日报道:当地时间4月13日上午,日本2025年大阪世博园正式开园迎客。4月14日,上海昆剧团受邀亮相世博会中国馆首演活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在大阪世博会舞台精彩绽放。
昆曲亮相大阪世博,古典美学对话世界
世博会已有170余年历史,被誉为“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是世界各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平台。
本届大阪世博会中,中国馆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也是首批正式投入运营的外国大型自建馆。中国馆围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主题,以“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为叙事主线,展示5000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展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成就,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此次上海昆剧团派出了精兵强将,以中国馆为平台,举办一系列演出、讲座和多维度艺术展示。4月14日上午,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中华书简”的诗意空间里,昆剧艺术所展现的写意中国美与场馆主题实现了一场双重对话。上海昆剧团精心挑选了《牡丹亭•游园》这一发生在春意盎然中的古典故事,将园林意象与自然哲思凝练成流动的诗篇。
4月14日下午,上昆还表演了《闹天宫》《牡丹亭•惊梦》《长生殿•小宴》三出折子戏,既演绎了中日两国观众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又再现了昆曲中极具代表性的剧目,在文武并重、刚柔并济、动静交织的舞台呈现中,展现中国传统戏曲百态。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世博会提供了一个深化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的良好平台,而世博会中国馆则是其中展示“中国美学”“中式浪漫”的舞台。昆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此次登上大阪世博会的舞台,生动鲜活地讲述中国故事,唱响中国之声,演绎上海精彩,展现出中国美学的深邃意境,让更多海外观众通过世博会这一全球聚焦的窗口,增进对中国戏曲的认知与喜爱,提升昆曲非遗文化的国际能见度,让昆曲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焕发持久光彩。
中日合演传世经典,艺术交融共谱新篇
在圆满结束大阪世博会的演出活动之后,上海昆剧团还将在日本东京接续文化展示和交流。
4月16-17日,上海昆剧团将在东京大田区民Plaza剧场接连上演三场《中日杨贵妃》。此次演出是昆剧联动京剧以及日本歌舞伎•舞踊共同演绎杨贵妃的故事,由上海昆剧团演员黎安、余彬,上海京剧院演员田慧以及日本歌舞伎•舞踊非遗传承人水木佑歌和藤蔭静枝领衔主演,通过不同剧种的碰撞与融合,带来丰富多元的舞台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昆剧团早在2017年推出四本《长生殿》创排十周年巡演时,就曾在东京与京剧、能乐共同演出杨贵妃的故事。此次中日两国艺术家再度携手,共同歌咏这个诞生于中国唐代的爱情故事,再次印证了中国传统戏剧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也为两国艺术家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为艺术形式的跨文化借鉴提供了新的契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吴江浩为演出发来贺词,“此次中日两国以杨贵妃为主题的公演融中国昆剧、京剧和日本舞蹈三大表演形式为一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艺术合作尝试。衷心期待公演为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明和合共生、增进人民相知相亲发挥积极作用。”
4月18日,上海昆剧团继续深耕日本校园,再度在早稻田大学开展昆曲交流推广活动。戏曲进校园推广讲座上,主讲人吴双以非遗昆曲为主题,将水磨雅韵的意蕴娓娓道来。讲座之后,胡维露、韩宜珈、周亦敏等演员将演绎昆剧《牡丹亭》,让日本青年学生能够近距离“触摸”昆曲的肌理,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
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艺脉相连。在上海昆剧团赴日参加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首演活动并开展一系列文化交流之际,两国艺术家以艺通心、以艺融情,通过富有创意的艺术形式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必将为两国文明互鉴来往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的昆曲、京剧与日本的舞踊,都是两国最具代表性的舞台艺术瑰宝,承载着各自传统艺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明。此次两国艺术家通过杨贵妃这一千年共传的文化符号,携手演绎,同台竞技,必将成为两国人文相通的相互见证,为两国人文交流谱写新的篇章。”谷好好说。
(上海昆剧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