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忠汉出生于1912年,湖北省孝感市人。青少年时期,他见证了大革命浪潮的兴起,也见证了革命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土地革命时期,石忠汉的家乡组建了农民协会,受此影响,石忠汉开始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1931年年底,以红四军为基础,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正式组建,石忠汉也加入了红四方面军,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名战士。参加红军后,石忠汉表现非常优秀,很快就成为班长,并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川陕一带,石忠汉也随军前往川陕地区,参与了开辟川陕根据地的战斗。在川陕根据地期间,石忠汉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在动员有志青年参军参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也参加了反“三路围攻”以及反“六路围攻”,并在1935年5月跟随红四方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
长征期间,石忠汉主要承担后卫以及掩护任务,他也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见证了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1936年,石忠汉进入红军大学二期,系统地学习了革命理论与军事理论,为以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做好了准备。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上,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全,1937年年底,八路军第115师炮兵营、辎重营,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第718团等单位组建了八路军留守兵团,石忠汉也进入八路军留守兵团,担任了补充营营长。
在这之后,石忠汉主要留在西北地区,圆满完成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同时,他也参与领导了晋绥根据地的部队整训、大生产运动等工作,不仅当选为边区的甲等工作模范,而且多次率部粉碎敌人的“扫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石忠汉前往东北,担任了冀察热辽军区供给部长,冀察热辽军区后方办事处主任、兵站部部长、第4野战军后勤第6分部部长等职务,任职期间,他做了大量保障后勤的工作,促进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为解放东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东北解放后,石忠汉随军南下,参加了平津战役以及进军中南的作战。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调到空军部门,担任了空军后勤部第二部长、空军后勤部部长等职务。1955年,43岁的石忠汉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授衔之后,他继续在空军后勤部门工作,担任了空军后勤部政委,致力于空军后勤部的组建、发展以及空军的后勤建设,为空军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1966年开始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中,石忠汉也受到冲击,身心受到迫害。尤其是1969年,在造反派的策划下,57岁的石忠汉受迫害后被免职,不再担任空军后勤部政委。不过,对石忠汉来说,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坚贞不屈,拒绝造反派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不实之词,与造反派进行了坚决斗争。
1978年,石忠汉重新复出,担任了空军后勤部政委,此后他又担任了空军顾问等职务,继续发挥老红军、老干部的作用,为我军空军的现代化与正规化建设献言献策。1994年,石忠汉因病去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