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四月,德育花开。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促进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发展,4月8日,成都市小学德育第三片组“学生间的矛盾现状及其对策探究”研讨活动在羊安小学顺利开展。
德育花开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邛崃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承办、邛崃市羊安小学协办,来自武侯区、高新区、崇州市、邛崃市、大邑县、蒲江县的德育教研员、德育干部及班主任代表齐聚一堂。
致欢迎辞
活动伊始,羊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江兴勇致欢迎辞,对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德育工作者表示热烈欢迎。江校长指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既分享经验,又直面挑战;既展示成果,又探讨困惑;每一个矛盾都是教育的契机,每一次化解都是成长的见证”。
班会展示
在微班会展示环节,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殷秀娟老师开讲了六年级主题班会《友谊之光,成长之树》,通过看视频找方法、调解员议方法、教师引导明方法等方式化解矛盾,守护成长之树,绽放友谊之光。
微讲座
在微讲座环节,邛崃市北街小学谢超群老师进行了以《家校共滋润,护生解矛盾——小学一年级学生矛盾对策探究》为主题的分享。针对一年级学生矛盾,提出只要有足够的爱,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细心,足够的储备,就能等待一株小树成长。
成都蒙彼利埃小学苟紫菡老师作题为《打破“小团体围墙”:小学中段同伴交往隐形冲突教育实践》的经验交流。通过协同干预策略,多主体联动打破中段学生隐性社交“小团体围墙”,苟老师认为教育不是矫正与规训,而是唤醒与赋能。
大邑县潘家街小学李艳老师作题为《学生矛盾频发,我们如何携手 “破局”?——小学三年级学生矛盾化解实践》的交流分享。李老师从学生、教师、家校三个层面构建了“小槐树成长”缓冲矛盾处理模型,化解了学生矛盾。
崇州市城北学校郑诗意老师作《当“热梗”变成“火药”——低段小学生网络用语冲突的化解策略》的经验交流。郑老师聚焦低段学生网络用语冲突问题,设计了“文明用语小剧场”,将网络热词转化为德育资源,从“好好说话”到“素养提升”。
蒲江县北街小学张平老师进行了《从“绰号风波”到心灵对话:小学生矛盾化解中的养正教育实践》的分享。张老师利用“绰号转化工作坊”,引导学生将负面标签转化为正向评价,践行“养正教育”理念。
点评总结
活动最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吴少娟老师针对每位老师的分享作了以《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为主题的精彩点评,指导德育工作者从初诊判断、检查求证、施策开药、复诊检查、调整处方五大角度出发,不仅要关注当下,还要展望未来。
本次活动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圆满落幕,但德育探索永无止境。第三片组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问题导向、实证研究”的教研模式,推动德育工作从“经验化”向“专业化”转型,让每一颗童心在和谐共生的土壤中健康成长。
来源 | 羊安小学
编辑 | 谢晓静
审核 | 汤银君 李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