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李现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打鸟作业”,收到了来自生态环境部的点赞。一时间,全国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加入话题,热情推荐自家的“打鸟”绝佳地点,让“打鸟”这一活动热度飙升。


1

什么是

“打鸟”?

其实,“打鸟”并非真的伤害鸟类,而是摄影圈中一个常见的行话或戏称。由于鸟儿身形小巧又极为机灵,摄影爱好者往往得在较远的地方,借助长焦镜头来捕捉它们的身影。因为“拍摄”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hoot,给人一种“打”的感觉,所以就有了“打鸟”这个有趣的说法。

3月以来,李现多次被网友在北京的各大公园偶遇。他背着专业摄影装备,与资深摄影爱好者们一同专注“打鸟”,还在个人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鸟成果”。


春天,风和日丽、万物蓬勃生长。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静安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已然成为众多鸟儿栖息的温馨家园。

以下是静安区各大公园拍摄到的一些鸟类

1

珠颈斑鸠

拍摄地:辅德里公园


2

棕背伯劳

拍摄地:大宁公园


3

乌鸫

拍摄地:闸北公园


4

夜鹭

拍摄地:大宁公园


5

红耳鹎

拍摄地:静安公园


6

白鹭

拍摄地:大宁公园


如何文明“打鸟”呢?

01

观察鸟类

观鸟时,一个便携望远镜必不可少。要是观察常见的林鸟,双筒望远镜便能满足需求;要是观察飞得很远的鸟类,高倍单筒望远镜则更为合适。

02

记录鸟类

需要准备一个记录本和一本鸟类图鉴,用来记录当天看到的鸟种。

03

拍鸟设备

一般需要相机、镜头、三脚架等。对于初学者,一般建议手持拍摄,这样能增添拍摄的灵活性。外出拍鸟,戴顶帽子、背个背包也是很实用的。

04

“打鸟”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干扰。不要大声喧哗、追逐鸟类,也不要使用闪光灯,强光可能惊吓成鸟或伤害雏鸟眼睛。若鸟类出现警觉(如频繁抬头、鸣叫、飞离),应立即停止靠近并后退。

其次,要坚决抵制“诱拍”“棚拍”行为。各种形式的“诱拍”“棚拍”不仅会增加鸟类意外伤亡的风险,投喂食物还可能扰乱鸟类的自然迁徙规律、居留习性和集群行为,严重威胁它们的生命安全。

再者,不要做出干扰鸟类正常繁殖的行为。千万不要破坏鸟巢,也不要进行暴露巢址的拍摄和观察。在鸟类繁殖期,要远离鸟巢及雏鸟所在区域。发现掉落幼鸟,应联系专业救助人员,而非自行干预。

最后,不要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打鸟”。要选择合适的观鸟地点,严格遵守公园、保护区等场所的管理规定,不能破坏树木、花卉,同时做到不乱丢垃圾,悉心保护鸟类的栖息地。


静宝温馨提醒:

“打鸟”的核心在于爱和尊重。真正的爱鸟之人,不在于镜头多么昂贵,技术多么高超,只要怀揣着对自然的热爱,拥有一颗好奇心,人人都能成为一个拍鸟人或观鸟爱好者。

这个春天,

约上亲朋好友,

到静安来一场“打鸟”之旅吧!

记者:陈洁

编辑:梁慧

资料:区生态环境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