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在生活中,咱们难免会碰上些糟心事,比如遭遇了侵权、债务纠纷等,这时候可能就想着通过打官司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您知道吗,打官司可有时效限制,也就是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今天要说的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简单来讲,就是法律给咱们的权利保护设置了一个时间期限。从咱们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那一天开始算,要是超过了这个规定的时间,还没去行使权利,那可能就没办法再请求法院保护咱们的权利了。举个例子,隔壁村的老李借了老王一笔钱,说好一年后还。可到了还钱日子,老李没还,老王也没催。过了三年,老王突然想起来这事儿,跑去法院起诉老李,这时候老李要是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老王就可能败诉,钱就很难要回来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 。这是咱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碰到的诉讼时效规定。不过,法律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的规定。像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等。
这里得提醒大家,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也有讲究。一般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比如说,您买了个商品,当时没发现有问题,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质量不合格,那诉讼时效就从您发现问题那天开始算。
家人们,了解诉讼时效很重要,可别让自己的权利 “过期作废”。要是还有更多法律难题,关注我,小政为你一一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