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葬礼还没办完 车辆就被过户

2023年11月11日,对于甲女士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她的丈夫蔡先生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办完丈夫的葬礼,全家人尚沉浸在悲痛之中,一个意外的发现却让甲女士震惊不已。

“我去车管所办理丈夫名下车辆继承手续时,工作人员告诉我,这辆车在11月14日就已经被过户了!” 甲女士发现丈夫蔡先生名下的一辆汽车竟被他的多年好友乙某悄悄过户给了陌生人丙某。

甲女士又惊又怒:“这车明明是我丈夫的,老蔡刚走三天,我通知乙某来参加葬礼,他人都没来,还背着我们擅自处理了老蔡的车辆?”她立刻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过户,讨回车辆。

2

法庭针锋相对 双方各执一词

法庭上,甲乙双方却上演了一出“罗生门”,乙某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这车本来就是我的!”据乙某陈述,乙某是一名建筑工人,老板曾用这辆车折抵12万元工资给他。但由于乙某涉及其他债务纠纷,担心车辆被执行,便暂时登记在了好友蔡某名下。

“我只是拿回自己的东西,怎么就不行了?老蔡平时去吃饭打牌都是我开着这辆车接送,我担心老蔡一走这个车就拿不回来,才赶紧把车过户给了丙某。”乙某理直气壮。

甲女士则反驳:“车一直是我丈夫在使用,保险、维修都是他付的钱,怎么就成了乙某的?”

3

法官抽丝剥茧 真相浮出水面

审理中,生祠法庭审判团队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物权纠纷,更关系到两个家庭多年的情谊,因此法官在开完庭后并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决定深入调查。承办法官先是走访车管所调取车辆登记记录,发现该车最初确实属于乙某的老板,后变更为蔡某,最终过户至丙某名下。


得知乙某的老板晚上八点回靖江,承办法官决定加班加点了解案件详情,便趁着夜色来到乙某老板工厂。经过询问,老板证实车确实抵给了乙某,还拿出了当时与乙某签订的“以车抵薪”证明、发放工资记录及考勤表,老板无奈说道“是乙某主动找来蔡某办理登记,至于二人私下如何约定,我也不清楚。”

4

事情逐渐明朗 “借名登记”引争

查清事实后,法官没有直接判决,而是把双方叫到一起,耐心调解。对乙某耐心劝说:“你和蔡某是多年好友,他生前没少帮你,如今他刚走,你就急着过户车辆,连葬礼都没去,合适吗?” 对甲女士释法明理:“乙某确实有苦衷,车可能真是他的,但做法欠妥,咱们能不能各退一步?”

经过多次沟通,乙某终于低头:“老蔡对我有恩,是我做得不对。”最终,双方达成和解,乙某同意半年内归还车辆,丙某配合过户。

巧用枫桥智慧,温情钝化矛盾。“有些案子,判决书好写,但破碎的关系难修复。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法律有温度。”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法院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深入调查、耐心调解,既维护了法律公正,又弥合了人情裂痕。司法服务“向前一步”,法治“枫”景触手可及,靖江法院生祠法庭将进一步优化小法庭大担当职能,为靖江新“枫”景添砖加瓦。

▌本文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或抄袭,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