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下午,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深圳尚书吧与中华书局上海聚珍联合主办的文化系列讲座第八期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尚书吧正式开讲。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郭永秉做客深圳尚书吧,为市民朋友们做题为“谈谈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的分享,通过深入解析道家思想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贯通经典文本与现实智慧的学术盛宴。


讲座伊始,郭永秉以生动案例解析《老子》对中华语言的深远贡献。书中“大器晚成”“出生入死”“和光同尘”“无中生有”等成语至今活跃于日常表达。他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版本,梳理了《老子》从战国郭店楚简、西汉马王堆帛书、敦煌写本到宋元以后刻本的演变历程,揭示了不同时代对文本的解读与重构。


随后,郭永秉追溯老子生活的时代与其思想渊源。针对“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经典记载,郭教授援引《礼记》等史料,还原了两位先哲的思想互动。他指出,早期儒道关系并非后世想象的激烈对立,老子作为“周守藏室之史”,深谙礼制,其思想源于对周代天道观的反思与升华。

郭永秉以《论语》中“以德报怨”的讨论为例,阐释了儒道价值观的差异与互补,并强调道家“自重己身”的理念对当代个体精神成长的启示。郭教授指出,《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倡导返璞归真与谦卑自守,这一思想不仅与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形成互补,更为现代人应对焦虑、平衡生活提供了智慧参考。



讲座尾声,听众围绕《老子》文本解读、儒道关系、养生哲学等踊跃提问。针对“委曲求全与坚守节操如何平衡”,郭教授指出,“曲则全”是普遍处世智慧,而“自爱其身”则是道家对个体价值的终极关怀,二者在不同维度上相辅相成。

本文转载自深圳晚报,2025年4月1日


《〈老子〉通识》

作者:郭永秉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ISBN:978-7-101-15749-9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等,是先秦时代极为重要的一部典籍,后成为道家学派的经典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从老子其人到《老子》其书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五千言,言约旨远,意蕴深刻,想要读懂读通并非易事。复旦大学中文系郭永秉教授所撰写的《〈老子〉通识》,用浅近的学术语言,充分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多版本互补互证,在此基础上从老子其人,《老子》其书的性质、要义要语,今天的读者应该如何阅读《老子》,以及《老子》对古代政治文化的影响,面对复杂传本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等诸多方面,层分缕析,引领大众读者走入奇异玄妙的《老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