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讲述历代法官办案传奇

汲取先贤经典判例智慧

激励我辈见贤思齐奋进


今天隆重登场的主角是胆敢“顶撞”唐太宗的大唐硬汉法官——戴胄。

先介绍一下戴胄的简历: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早年在隋朝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后归顺唐朝,因生性耿直,敢于犯言直谏而深得太宗信任,历任唐朝大理寺少卿、谏议大夫、户部尚书、吏部尚书。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请欣赏大唐“硬汉”法官的办案故事:

唐太宗曾专门针对伪造资历的官吏下诏:“若不自首,一旦查出,判处死罪”。后来真有个心存侥幸的官吏不幸被查出伪造资历交由戴胄审理,戴胄却仅仅判了流放,太宗得知大怒:“朕下诏不自首者死罪,你却判他流放,你分明是抗旨,你这是让我威严扫地失信于天下啊”!戴胄淡定对答:“陛下如果直接下诏处死,臣管不了,但是陛下将案件交付司法,臣就要依法办案”。太宗见戴胄敢顶嘴就更生气了,怒曰:“你只管自己依法办案,就要让朕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理直气壮回怼:“法律是布告天下,取信于民的国之根本,陛下的话不过是一时的喜怒说出来的,陛下您凭借一时气愤就杀人怎么能行?现在我将案犯处之以法,这是让陛下您忍小忿而存大信啊”。太宗听罢甚慰,称赞戴胄:“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忠哉,戴胄,为了大唐长治久安,以殉道者的姿态向最高权威挑战。

勇哉,戴胄,面对君王震怒大义凛然,不卑不亢,勇往直前。

智哉,戴胄,忍小忿存大信,利弊权衡,依法直谏获君王盛赞。

幸哉,戴胄,碰上了豁达、开明、理性的唐太宗。

忠、勇、智作为封建王朝的臣子固然值得欣赏,更难能可贵的是一千四百多年前戴胄的法治精神境界——视法律为取信于民的国之根本!

如果说处理资历造假案很大程度上属于智取,落脚点在依法。那么下面的案子很大程度上就属于力争了,落脚点在公正(国法面前人人平等)。皇亲国戚长孙无忌进入东上阁时,忘了解下佩刀,违反了《卫禁律》,尚书左仆射封德彝判定:“监门校尉失职,罪当处死;长孙无忌误带佩刀入宫,罚铜二十斤”。太宗已经认可了封德彝的处理意见,可时任大理寺卿的戴胄却提出异议:“长孙无忌是误带佩刀入宫,监门校尉也是因为一时疏忽所致,如果陛下念及长孙无忌有功,从轻处置,非法司所该管。如果依法处置,仅罚铜二十斤,恐怕未必合理”。太宗说:“法律乃天下共同遵守的,怎能因无忌是皇亲国戚而不执行?”案件被发回重审,可封德彝这个世故老滑头还是坚持己见,戴胄毫不畏缩:“校尉因无忌而获罪,依法应当从轻,且二者都是过失,应当改判”。最终,在戴胄的据理力争下,太宗免了校尉的死罪。


是什么给了戴胄如此勇气?敢站在当朝皇帝、皇亲国戚、开国功臣的对立面据理力争,公然叫板,全然不把身家性命当回事。是因为唐太宗是明君?有明君才有诤臣嘛,我看不全尽然,伴君如伴虎啊,毕竟满朝文武没几个敢站出来的;戴胄和太宗、长孙无忌、封德彝也没什么私怨,不至于公报私仇,就算是有私仇,估计一般人也不敢叫板,毕竟长孙无忌是皇后的亲哥哥,封德彝也是开国元勋,官拜尚书左仆射,都比自己官大,封建社会可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啊;以戴胄的官誉为人也不至于收受非亲非故监门校尉的贿赂,更不至于为了博得好名声拿自己的生命作赌注。总之,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均不存在,思来想去只有一种力量,那就是信仰!对法律的信仰!对公正的信仰!

社会不停在坎坷中进步,历史一直在曲折中发展,法治成为世界潮流,成为人民信仰的今天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那是一个个先觉、先知、先行者启蒙、唤醒、带领人民大众历尽千辛万苦一点一滴争取而来的。

戴胄,血性男儿,忠于国君,更忠于法律,满怀激情,顶天立地,为了法律的尊严冒犯龙颜,为了法律的公正不畏权贵,为了法律的信仰勇者无惧!(图来源网络,侵权删)

作 者:正义敲锤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